快訊/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過世享嵩壽102歲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出自他手

華裔美籍建築貝聿銘(Ieoh Ming Pei)逝世。(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錢玉紘/綜合報導美國紐約時報」16日報導,華裔美籍建築大師貝聿銘(Ieoh Ming Pei)逝世,享蒿壽102歲。貝聿銘的兒子貝禮中(Li Chung Pei )16日向紐時表示,父親於在晚間去世。

貝聿銘作表作品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館法國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香港中國銀行大廈、1970年日本萬國博覽會中華民國館、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與陳其寬共同設計,由陳其寬執行),近期作品有卡達杜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Islamic Art)和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則是他生前最後參與的大型建築案。

▲香港中銀大廈、法國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皆爲其作品。(圖/路透社)貝聿銘1917年於廣州出生,民國七年(1918年),其父親爲了逃避政爭全家搬到香港居住。1935年,當時18歲的貝聿銘到美國唸書,先在賓州大學攻讀建築,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1940年取得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學士學位,1946年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學位,1954年成爲美國公民

哈佛大學畢業後,貝聿銘在1948年加入地產商齊氏威奈公司(Webb and Knapp),擔任建築部總監,之後取得協議,建立「I.M. Pei & Associates聯合事務所」,後更名爲「Pei Cobb Freed & Partners聯合事務所」,事務所共經手過114件設計案,66件由貝聿銘負責。

之後他陸續參與了多個博物館和美術館的設計,包含1978完成的華府國家藝廊東館,以及1989年完成的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當年他的玻璃金字塔設計案被採用時,得到許多人反彈,貝聿銘親自找到當時的巴黎市長,親自爲作品掛保證,事後也成功證明,他將玻璃金字塔與巴黎市融爲一體,成了羅浮宮的新地標

卡達杜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則貝聿銘在高齡91歲時完成的作品,亦是他最後一項參與的大型建築案。由於對伊斯蘭文化並不熟悉,他在中東考察了好幾個月,這座博物館內收集保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伊斯蘭文化藝術品,並有圖書館餐廳空間

▲卡達杜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Islamic Art)是貝聿銘生前最後參與的大型建築案。(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貝聿銘的作品多以「建築融合自然」的空間觀念呈現,「內庭」爲主要重點,將內外空間串連,使自然融於建築。後期「內庭」依然是其設計建築的重點,手法上更着重於自然光的投入,使內庭成爲「光庭」,一如他的名言「讓光線來作設計」。例如香港中銀大廈的中庭、紐約賽奈醫院古根漢館、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

除此之外,他的作品還有幾大特色,包含運用幾何圖形,他追求精緻、洗煉的造型,其設計的建築外觀都是以以簡潔清晰的幾何造型與線條呈現,非常具現代感。另外,他也喜好使用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鋼等建材,尤其是玻璃,可以充分露出自然光,是其建築重要特色。

▼貝聿銘也參與設計了臺中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圖/文化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