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的海運費:20日大漲五成 商家擔心高成本侵蝕優勢

航運供應鏈就像一張複雜的網絡,任何一個環節中斷都可能產生連鎖反應。連日來,鹽田疫情導致大量船舶跳港至周邊港口,一度造成華南港口擁堵以及運力進一步緊張(詳見第一財經6月12日報道《擁堵的集裝箱碼頭:有人坐等十幾小時,有人因“綁卡”不熟被攔在閘口》)。

第一財經記者深入廣州南沙港碼頭實地調查發現,港口擁堵的形勢之下,港口集裝箱作業效率低下,運送集裝箱的拖車價格水漲船高,船公司坐地起價、額外收取碼頭附加費等,導致貨運成本近期急速大漲。

拖車費上漲

6月13日中午,在南沙港集裝箱碼頭,拖車司機李師傅在擁堵的車流中緩慢行駛,排隊等候進入閘口港區卸櫃。

李師傅從事貨車運輸十餘年,他是珠三角一家物流公司的老闆,自己有七八臺車,主要向港口碼頭運送集裝箱,平時除了承接貨代公司的固定業務外,偶爾也接一些零散拖車業務。

最近,華南港口擁堵,需要大量拖車運輸,李師傅由此能夠獲得較好的回報。“這是過去不曾有過的行情,自6月初港口擁堵以來,華南的拖車價格漲了1倍多。”

李師傅所說的拖車價格上漲,也得到了多位港口拖車司機的證實。一般拖車司機跑一趟業務的流程是,先到港口碼頭或者堆場領取空櫃,再前往工廠或者倉庫裝貨,接着運送重櫃至港口碼頭卸櫃裝船,這單業務纔算完成。

李師傅給第一財經記者算了一筆賬,以他的接貨地點東莞清溪鎮爲例。過去,日常情況下,李師傅領取空櫃到該鎮裝貨之後,運輸重櫃到港口碼頭,這單業務完成只需要6個小時左右,客戶支付的費用是1800元左右(李師傅的毛收入)。

前幾天,港口擁堵的情況下,每天十幾個小時都在路上,還櫃就長達8小時,同樣跑一趟上述業務,費用漲至3600元左右,每天只能做一單業務,刨去高速費、油費等,算下來比原來掙得多一點。

記者瞭解到,像李師傅這種,是與貨代企業簽訂了固定的合同,雙方有協議兜底,遇到港口擁堵等突發情況,很難進行大幅提價,還有一種就是臨時預約拖車,這類往往價格更高,漲價也更兇猛,而且還是現金支付。

第一財經記者最近進入了一個“現金找拖車業務羣”,羣內有拖車司機、物流公司以及貨代企業組成的人員,共計近百名羣友。近日,羣內不斷有人發佈尋找拖車的消息,有時候晚上深夜甚至凌晨亦十分活躍。

物流公司人員黎女士說,拖車去廣州周邊的地方提櫃裝貨,運至南沙港,目前一趟最少要4000元以上的費用,“之前是1800元左右,漲了一倍,有的承運人着急要送櫃的,甚至漲價兩三倍。”

“昨天有企業喊4500元/趟,都沒人願意接。由於碼頭擁堵塞車嚴重,司機提櫃還櫃很難,基本要9個小時左右,這些都拉高了拖車運價。”黎女士說。

“交通堵塞導致卡車運力不足,集裝箱提貨會延誤時間長,許多貨運公司需要通宵進行運輸、儲存和吊裝,這增加了承運人成本。”一家物流公司人士表示。

受訪司機介紹,看起來拖車價格漲價不少,但是他們並沒有賺到多少錢。除了大量耗油之外,還花費時間和消耗自身體力,“因爲要幾個小時長期在車上,隊伍是緩慢行駛,不時要開車移動。並且在船離港之前未能及時將集裝箱送過來,出現延誤還會賠錢。”李師傅說。

記者眼前的李師傅,一臉倦容,滿是憔悴。“昨天是‘史詩級’堵車,出南沙港的龍穴島花了4個小時,還櫃花了8小時,還完櫃只睡了3小時。最近每天基本持續工作18個小左右,累了就在車上睡幾個小時,有時候家都沒空回。”李師傅說。

目前,南沙港的擁堵情況已有所好轉。6月13日,多位拖車司機向第一財經記者反饋,當地相關部門嚴格限流,進入南沙港所在地龍穴島的拖車大幅減少,車況較爲順暢。當日下午,李師傅繼續駕駛拖車前往碼頭還櫃,只堵了一個小時即成功進入閘口。

港區擁堵緩解之後,拖車價格也順勢下跌。“明天拖車的價格就降了一些,跑一趟只要3000塊了,所以現在市場行情還是不定,基本一天一個價。”李師傅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航運價格暴漲

鹽田港及其周邊擁堵的情況,也在對航運價格造成影響,船公司一方面增收附加費,另一方面航運費持續走高。

“鹽田港疫情帶來的跳港潮,導致航運形勢進一步緊張,現在艙位特別難定,且價格也是高的離譜。”6月11日,在貨代企業聚集地的上海市虹口區物華路某大廈,資深貨運代理經理老趙連搖着頭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從業20年不曾有過這樣的現象。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此前本該運至鹽田港的集裝箱,由於班輪跳港,繼而轉運至其他周邊港口,造成當地貨物激增,集裝箱短缺的情況進一步加劇。

6月8日,寧波航運交易所發佈全球航運市場熱點觀察指,八大樞紐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速放緩,5月下旬,八大樞紐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4%。其中,外貿增長3.9%。

寧波航運交易所稱,分港口看,天津港、寧波-舟山港增速超過20%,青島港增速近20%。深圳港鹽田港區出現確診病例生產暫時受到影響,目前已全面加強疫情防控,“沿海主要樞紐港口外貿需求持續旺盛,出口集裝箱艙位及空箱短缺的情況有所反彈。”

據第一財經記者調查,目前擁堵的情況之下,船公司也在加收運至鹽田港的集裝箱附加費。6月10日,航運巨頭Ocean Network Express (ONE)宣佈,因近期鹽田發現新冠肺炎病例,一直保持低位運行生產率,ONE可能需要調整原來的運輸計劃到鹽田港的冷藏運輸,這可能會導致進口冷藏箱的存放時間延長。

在這些情況下,ONE將鼓勵客戶考慮更改目的地以其他替代港口,特別是對時間敏感的貨物,如新鮮、冷藏商品。同時,ONE決定對每人徵收1000美元的擁堵附加費(CGD),“該措施對所有從2021年6月10日起運抵鹽田的冷藏貨物立即生效以後,對於受監管的交易,生效日期將爲2021年7月,直至另行通知。”

“主要是因爲碼頭擁堵的原因,裝卸時間漫長,造成世界範圍內的海運供應鏈緊張。”貨運代理老趙說,現在鹽田港的作業效率低下,直接加劇了各地的運力緊張情況,集裝箱價格繼續走高。

上海航運交易所的航運指數顯示,中國出口集裝箱本期(6月11日)的指數爲2442.57,相比上期(6月4日)2373.77的指數,上漲了68.80;上海出口集裝箱本期(6月11日)的指數爲3703.93,相比上期(6月4日)的3613.07,上漲了90.86。

老趙發給第一財經記者的南沙港、鹽田港航運價格內部截圖顯示,南沙到芝加哥40HQ(40英尺高箱高櫃的集裝箱)價格爲12500美元,南沙港到克利夫蘭/哥倫布等地,40HQ的價格爲13500美元,鹽田到多倫多40HQ的價格爲14500美元。

老趙長期跟蹤航運行業,他說在5月21日鹽田港爆發疫情之前,當時這兩條航線的價格還沒有那麼高,當時大約在1萬元左右。而相比去年疫情之前,當時的價格還僅是現在運價的四分之一,去年下半年的價格也只是目前的一半。

即使有如此高的價格,由於整個市場需求暴增,集裝箱依然短缺,航運公司也在挑客人,按照VIP級別來提供艙位。

最近,老趙接到了廣州新客人的艙位詢價,“對方找我溝通了很久,最後不歡而散,因爲一直沒有櫃子給到他們。這也沒辦法,艙位實在是太緊張了,很難拿到,而且價格是相當高,我們也只能爲老客戶保住艙位,畢竟合作了很久。”

在生產端,全球最大的集裝箱生產企業中集集團(000039.SZ)6月11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目前鹽田港等地的疫情有可能會加劇集運市場的緊張程度,公司會密切關注疫情最新動態對公司的影響。

外貿企業承壓

此輪運費的上漲,也給出口商帶來壓力。

一家外貿出口企業的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們公司運費的增加成本,現在是代理商承擔,據我瞭解,基本上提升了大概150%-200%以上,這樣他們會受到損失,未來也擔心會轉移到我們身上。”

LIVALL(力沃)公司創始人兼CEO鄭波最近時刻關注航運價格走勢,去年以來,公司生產的智能頭盔在海外供不應求,訂單源源不斷,平均每週要出幾個集裝箱到海外,可是最近的形勢也讓他覺得不安。

力沃外貿出口訂單一方面是FOB模式,另一方面則是通過亞馬遜直銷。“FOB模式這塊,我們從深圳港口出發到歐美國家目的地口岸,運費由對方客戶承擔,(運費大漲)擔心客戶那邊難以承受,他們付出的成本將更高了,好在我們給對方的利潤空間還算夠,目前基本上沒有問題。”鄭波說。

而亞馬遜直銷方面,鄭波也採取措施應對,“一方面原來發貨不收運費的訂單,現在可能考慮要收取運費了;另一方面,原來打折扣比較大的產品,現在折扣活動則做的比較少,以保證利潤空間。”

華南一家專注於外貿業務的人士表示,國內有許多低附加值且無價格主導權的企業訂單,使用的大多是FOB模式,在目前緊張的航運形勢下,運費的上漲將導致客戶減少訂單,推遲出貨,取消訂單,“這樣下來,受損的還是我們的製造業企業。”

“去年至今,中國疫情的好轉,導致許多海外的許多加工訂單轉移至內地,這是我們的優勢,但如果航運價格再繼續上漲,優勢將大打折扣。”一位航運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