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安養中心的新模式 遠遠的守護勝過貼身的照顧
文/特約撰述 福澤喬新聞前輩傅達仁先生選擇了用安樂死結束人生,讓我重新思考一個問題:「人如果有生存的權利,那究竟有沒有死亡的自由?」在東方有這麼一句話:「好死不如賴活」強調了人生無限美好,不要隨意糟蹋。但是生存與死亡到底是對立關係還是共生依賴呢?最近看到一則日本老人安養院的報導,突然有些明白。人該思考應該是如何自由自在面對每一個階段的人生。
自由自在的終老 纔是真正的幸福 這一家稱爲「銀木犀」的老人安養中心,最近在日本引起許多討論。銀木犀在日本總共有11棟老人安養中心,2011年創業之初,服務的方式就像一般的老人安養中心,把入住的老人們當成小孩一樣的看護。從吃飯、走路到換衣服,幾乎提供了貼身的服務。直到有一天,銀木犀的社長下河原忠道遇到了一位入住的老人白井友子,改變了下河原社長的經營模式。
白井友子入住老人安養中心之前,在一家醫院擔任護士。對她來說生老病死,早就成了生活的日常。她退休後因爲癌症末期,選擇不想麻煩家人而住進了銀木犀安養中心。有一天,她告訴下河原社長:「我可以教你一件事,那就是人應該怎麼死?」下河原社長剛開始聽到這一句話的時候,有點丈二金剛摸不着頭緒。
直到三個月後,白井女士因爲癌細胞蔓延已經無法好好進食。下河原社長每天還是會去白井女士的房間探望她,有一天他拿了白井女士動都沒有動的稀飯想要喂她時,被白井女士拒絕。社長就說:「妳要好好吃啊,吃了身體纔會健康啊!」沒想到這句話一講完,白井女士瞄了他一眼,輕輕地說道:「你太執着了!」就閉上了眼睛。
這個時候,下河原社長突然明白。原來這就是白井女士要教他的事情,讓銀木犀可以成爲老人們最後安心終老的場所,在這裡可以自由自在地度過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於是,他改變了安養中心的管理方式,要求銀木犀的職員們「除非必要,只要在遠處待命,不要去幹涉這些老人家們的生活。」
於是,在這裡可以發現,雖然平均入住年齡高達83歲,但是每個老人的三餐都是自己到食堂取餐,自己服務自己,不假手他人。
開設食堂促進老人與社區雙向交流
沒想到這樣的做法,老人們不但沒有覺得不方便,反而更開心。除了老人可以自由的生活之外,銀木犀還在老人安養中心內開設一間對外營業的餐廳以及交流教室。在銀木犀餐廳裡提供的餐點既便宜又健康,附近的主婦們成爲忠實的客戶,在這裡可以有一個聊天、吃飯的空間,還能讓小朋友跟老人們互動。下河原也說,這家餐廳的目的不在於賺錢,而是要讓老人可以跟附近的住民們相互交流。
經過了七年的經營,銀木犀不但獲得許多表彰與獎項,而且現在11棟的老人安養院,入住率高達98%。當日本、臺灣逐漸進入高齡化社會的現在,如何讓老人們可以安心終老,而不是每天趟在病牀上等待人生的終點。死與生,應該是相互共存而不是相互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