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煙槍小心肺阻塞! 花蓮慈院提供一條龍治療服務

▲▼呼吸治療師劉迪塑醫師示範如何使用肺復健器具「靠背式橢圓機」,訓練心肺及股四頭肌。(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六十三歲的鄭先生煙齡三十七年,雖已在十年前戒菸,但四年前仍因長期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難,到了花蓮慈濟醫院就診,檢查結果發現是嚴重的肺阻塞患者所幸在穩定服藥持續進行肺復原療程下,鄭先生目前的病情控制良好。花蓮慈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劉迪塑指出,長期吸菸已被證實是罹患肺阻塞的高風險因素,且罹患肺阻塞的風險跟吸菸時間成正比,越是老煙槍越要小心

肺阻塞是「慢性阻塞性疾病」的簡稱,常見症狀有慢性咳嗽、濃痰、運動易喘等等,因症狀容易和一般感冒搞混,許多人明明已經患有肺阻塞,自己卻完全不知道,就算經常感覺很喘,也以爲只是缺乏運動、肺活量不好。「最關鍵的仍然是戒菸。」

肺阻塞個管師侯惠娟說,肺阻塞的病患絕大部份都有吸菸習慣,身爲個管師最重要的就是想辦法病人遵從醫囑、確實戒菸,提高病患對療程的配合意願,「每個人的難處都不同,單純要求病人做這個、做那個,有時候效果並不好,所以才需要個管師介入瞭解病人的狀況,提供最合適、最客製化的治療辦法。」

花蓮慈院大愛樓五樓設有「肺復原室」,提供給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定期做肺復原運動,是治療肺阻塞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站。

「除了評估病人的身體狀況,還要還要幫病人設計最適合他們的運動處方。」呼吸治療師陳宜榛表示,肺復原運動最重要的,就是讓病患在體力允許的範圍內,儘量完成醫師及呼吸治療師設定的目標,達到心肺訓練的效果;又同時需要監測心電圖血壓及心跳是否異常,因此必須有呼吸治療師在旁協助。肺復原室內也備有純氣,必要時提供給進行肺復健的病人使用。

由於肺阻塞是不可逆的呼吸道阻塞疾病,若沒有及早發現、妥善治療,當肺部功能損壞和惡化,除了可能導致日常呼吸困難,嚴重時甚至有性命危險;國人十大死因中長期佔據第七名的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其中就包含肺阻塞。

劉迪塑醫師說,慢性疾病的療程通常都是持續且漫長的,即便對於症狀同樣嚴重的病患投以相同的處方藥,根據對醫囑的配合程度也會有不同的效果。有像鄭先生這樣入院時雖然已經嚴重肺阻塞,但後續病況控制良好的個案;也有始終無法戒菸,導致病情惡化快速的病人。

個管師侯惠娟表示,目前花蓮慈院對於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患者的照護模式,已發展爲跨團隊、一條龍的服務,包括經醫師診斷後進入個案管理照護的系統,以及呼吸治療師配合肺復原的計劃。除了治療肺功能本身,營養師也會教導病人如何吃得健康,比如避免產氣性食物,像豆類高麗菜洋蔥玉米,以減輕肺部負擔。有些病患會因爲過度的喘氣而不敢走到戶外人羣接觸,形成無形的社交隔絕,引起憂鬱等症狀,這部分也會請心理醫師做憂鬱量表的評估,在症狀出現的早期就轉介給相關專業,讓病人能獲得良好的全人照護。

腦公!你不可以賴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