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銀行助偏鄉 上百件樂器延續物命
偏鄉推動藝術教育,卻苦於缺乏樂器,教育部和實踐大學音樂系推出「樂器銀行」將閒置樂器妥善維修和利用,去年底至今已收到上百件樂器,修復成功率達7成。
臺灣許多學校缺樂器,許多學校則是有很多損壞、閒置的樂器。教育部推動「樂器銀行」,由產官學界合作,專業人士維修樂器,再媒合給偏鄉小學,增加各種樂器的「物命」。
實踐大學教務長歐陽慧剛表示,經過「樂器銀行」整理的樂器,都將貼上RFID管理,除了瞭解流向、方便管理,還能定期維修。
參與管樂器維修的實踐大學教師郭嘉堯表示,去年底試營運以來,共收到100多件,包括鋼琴、銅管樂器、國樂器等。其中最舊的低音號,至少已經50歲,外表斑駁不已,但因低音號單價高,偏鄉學校很少取得,會盡力修復。
阿里山達邦國小校長萬淑蓮表示,大家都說原住民天生會唱歌,是因爲生長的環境中,各種慶典都會唱歌,「高興也唱、難過也唱」。但現在環境變了,受到電視和網路流行文化影響,孩子愛玩Band,唱歌機會少了,反而沒了音準,山上學校也缺乏樂器可以練習。希望透過樂器銀行,幫原住民孩子找回天籟之音。105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