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惡魔城遊戲有很多,桑塔是其中不能錯過的一個

愛玩網百萬稿費活動投稿,作者 洲騎西,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1994年,Erin Bozon從一次露營活動中回來後,突發奇想地創作了一位梳着紫色馬尾辮,身穿舞女服裝的少女形象。緊接着,她又與丈夫,WayForward現任創意總監Matt Bozon一道,陸續創作了許多同樣異想天開的人物,並逐步構成了完整的世界觀。終於,在2002年,以這些人物爲核心的遊戲正式發售。有趣的是,用少女的名字命名的遊戲標題,採用的正是當初那座露營營地的名稱——桑塔

草創:《桑塔》(2002)

1981年《大金剛》發售,在不同平臺間進行跳躍、翻過障礙物或是攀登梯子的遊戲方式,首次將“平臺動作(Platformer)”的概念引入到動作遊戲的分支當中。限於當時的街機性能,《大金剛》的遊戲內容被濃縮到了單一的屏幕場景內;到了80年代的中後期,加入卷軸功能的同類作品才相繼推出,一時間引領了業界的風潮。

《大金剛》

1984年,由TAITO發行的《影之傳說》,想必至今都是老玩家們津津樂道的經典之作。同年,NAMCO推出《吃豆人大陸》。在這款以自家IP吃豆人爲主角的遊戲中,平臺動作遊戲的元素就已幾近完備,包括升降平臺和多段跳的設定。1985年,傳承自《大金剛》的《超級馬里奧兄弟》發售,再度掀起波瀾。

次年,不甘落後的世嘉先後推出了《Alex Kidd》和《Wonder Boy》。除了傳統的平臺跳躍模式,這兩款作品都融入了動作冒險角色扮演的要素:不僅有着豐富的遊戲場景,還加入了可供玩家購買強化道具的商店。這些作品無一不爲之後的同類作品提供了設計範式,這其中《桑塔》赫然在列。

《Wonder Boy In The Monster Land》(1986)

如果說這一切都還只是前兆,那麼,待到桑塔誕生的1994年,正是這段歷史的黃金時代。

90年代,隨着遊戲產業的16-BIT化,藉助全新主機性能的平臺動作遊戲不但畫面爲之一新,內容也愈加豐富。任天堂手握《超級馬里奧世界》,而世嘉也推出了著名的《索尼克》系列。正如馬里奧之於任天堂、索尼克對於世嘉的形象樹立功不可沒,這一擬人化的形象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以至於其他廠商爭相效仿。

而以《超級銀河戰士》與《惡魔城:月下夜想曲》爲代表的Metroidvania遊戲更是將平臺動作遊戲推到了全新的高度。非線性的開放世界設定極大拓寬了玩家的視域和體驗空間;傳統的道具拾取早已不是街機式的分數疊加,更多被賦予了永久強化的功能;擊敗BOSS解鎖特殊能力以進入全新區域的設計,更是對無數獨立遊戲製作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01年GBA正式發售,然而初代《桑塔》卻依舊選擇了當時已經連續發佈了數款遊戲的GBC平臺。計劃中於GBA平臺發售的續作在不遠的將來胎死腹中,這就令本作實質上成爲了GB系主機上的最後一部桑塔。但是與新世代的失之交臂,並沒有影響這款遊戲本身的高素質。

《桑塔》遊戲截圖

考慮到其創作的年代,《桑塔》的設計有着鮮明的Metroidvania特徵:相對開放的遊戲世界中,分佈着數個形態各異的迷宮;玩家需要在探索中尋找進入迷宮的方法,通過擊敗位於深處的BOSS,獲得關鍵道具或能力繼續探索下一個迷宮,如此反覆。

不同於傳統動作遊戲中的刀光劍影或是槍林彈雨,採用了女性作爲主人公的本作,暴力手段要“溫柔”得多。設定上擁有一半精靈血統的桑塔,主要的進攻手段是驅動魔法來揮動她標誌性的馬尾辮——這就使人驀然想起了《惡魔城》裡的長鞭。對應後者魔導器(Relic),桑塔獨創了通過舞蹈變身爲其他動物形態的魔法系統;經典的彈牆跳、衝刺和飛行,都是藉助不同動物的技能來實現的。

經典的跳舞變身

作爲非線性的開放世界,設計者既需要延長玩家的探索時間,又必須減少枯燥的重複移動,因此遠距離傳送不可或缺。在本作中,傳送功能的開啓需要玩家在迷宮中收集一定數量的道具;有意思的是,傳送功能的使用也被整合到了舞蹈系統當中,通過輸入一連串的舞蹈指令來傳送到相應區域。另外說起收集要素,不可不提及本作的晝夜交替系統。收集要素之一的螢火蟲,只有在夜間纔會出現。這就意味着,遊戲時間於無形中再度延長了。

就GBC的機能而言,桑塔的人物動態已經趨於完善,單是在城鎮中移動就能欣賞到她馬尾飄搖的倩影。跳躍和攻擊的流暢度自不必說;下坡時的滑動前進,和用以穿越狹窄通道的匍匐移動,在本作中都已成形,併爲續作採納繼而成爲系列特色。趴下時桑塔不斷抖動的翹臀,與她性感的舞女形象一起,共同成爲了這一人物的標籤式特徵。

桑塔的“屁股進化史”

縱觀業界歷史,以阿拉伯文化作爲題材的遊戲屈指可數,鮮有《波斯王子》或是《阿拉丁》這樣充滿中東世界風貌的作品。而桑塔系列的異域風光,實質上與《阿拉丁》一脈相承,畢竟根據製作人Matt Bozon的自述,他曾深受這款遊戲的影響。但除此之外,桑塔的世界中還融合了其他的元素與文化符號。

如前所述,桑塔擁有一半的精靈血統。精靈(Genie)作爲伊斯蘭神話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蘭經》中被反覆提到。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靈魂或鬼怪,精靈本身就有着善惡之分;其存在不僅是單純的靈體,還擁有現世的形態,能夠被人類所感知。著名的阿拉伯文學《一千零一夜》中,精靈就以“神靈”或是“魔鬼”的面貌出現在不同的故事當中,扮演着引領情節發展的角色,爲之增添了奇幻的色彩,恰與桑塔的世界觀不謀而合。系列續作中,甚至直接引用了阿拉丁與神燈的故事,將具有魔力的油燈作爲貫穿劇情的核心道具——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續作中的關鍵道具——神燈

遊戲中的舞蹈變身魔法,也反映着阿拉伯地區的風貌。桑塔的外形大致參考了波斯舞女的特點,後者以顏色豔麗的暴露衣着而聞名;變身時所跳的舞蹈,則是中東地區歷史悠久的肚皮舞(Belly Dance)。這二者的結合共同構成了桑塔性感又不失可愛的人物外在。

桑塔這樣的舞女形象之外,還有其他中東風格衣着的角色出現在遊戲中。他們或是一身阿拉伯大袍的裝扮,又或是把頭巾纏成印度錫克教徒的模樣,這些人物的設計皆體現了現實中該地區民族與宗教的多元化。在此基礎上,遊戲又加入了西方神話傳說中的形象,諸如被西方文藝界大量引用的民俗概念中的喪屍(Zombie),又或是希伯來神話中的石人(Golem)等等。

和桑塔尬舞的喪屍角色Rottytops

傳統的伊斯蘭風格建築所構築的遊戲場景中,還包含了近現代科技的元素。本作的劇情,便始於反派搶走了曾經埋藏於地下的蒸汽引擎設計圖紙。這個猶如童話的故事,最後在與一臺巨大蒸汽機器人的戰鬥中落下帷幕,委實給人以驚喜的荒誕之感,其世界觀的雜糅程度可見一斑。

傳承:《桑塔:“危險”的復仇》(2010)

2010年,《桑塔》正統續作在玩家長久以來的呼聲中終於登陸DSiWare平臺。在這之前,WayForward已經爲其他廠商開發了許多玩家耳熟能詳的作品。這些大部分是掌機平臺的授權作,以動作類遊戲居多,比如知名的《海綿寶寶》系列,以及漫威的《蝙蝠俠》和《X戰警》等改編作品。其中於2007年發售的《魂斗羅4》,可謂箇中經典。

作爲系列20週年的紀念,本作的畫面表現上佳。遊戲中充斥着大量的經典動作遊戲元素,從平臺跳躍、攀登到鉤爪一應俱全,無一不勾起玩家們對“黃金時代”的集體回憶,因而收穫了無數讚譽。

《魂斗羅4》遊戲截圖

憑藉着自GBA到DS平臺遊戲製作的豐富經驗,桑塔系列的續作很好地繼承了《魂斗羅4》以來精細的點陣畫面與流暢的像素動畫。遊戲不僅以分層遠景來拓寬畫面的縱深,本身也通過不同層次場景的疊加,擴大了可探索的範圍。玩家在遊戲中可以踩踏特定的單向傳送板塊實現場景的切換,而這一設計也被利用到了解謎的部分,許多場景的抵達,都需要數次切換才能找到正確的路徑。

雖然前作的多城鎮設計不復存在,所有內容都被整合到了一張地圖之內,但探索要素卻不減反增。主線迷宮之外,地圖各處都設置了長短不一的隱藏迷宮,其解法需要玩家針對不同地形,有效利用傳承自前作的舞蹈變身系統。本作中可探索的領域進一步拓寬到了水面之下,桑塔不但可以變身美人魚進入水底,後期還設置了特殊的水下仿射擊類遊戲關卡,一如前作中獨特的賽跑遊戲。

世界地圖

劇情方面,幾位系列知名反派都於本作中正式登場。崇尚武力的Ammo男爵接受市長的委託保護主角所居住的城鎮的始末,以及後來圍繞奪回神燈而展開的冒險,都預示了續作的存在;而有着滑稽的章魚外形,性格我行我素的Squid男爵,更是爲整個系列增添了無數笑果。

本作在通關後,增加了額外的挑戰模式。該模式下,桑塔會換上更加性感的埃及風格裝束,在減少魔法消耗和損失防禦力的前提下進行遊戲。自此,通關後的特殊模式也成了系列定式。

通關後開啓魔法模式

21世紀到來的前夕,遊戲本身也迎來了從2D到3D的過渡時期。在平臺動作類遊戲領域,日益強大的遊戲主機性能帶來的是玩家對3D技術的矚目與期待;與之相對,早已邁過了鼎盛時代的傳統2D風格遊戲,漸顯衰頹之勢。

在這股3D化風尚之下,許多廠商紛紛投身其中,推出了一系列應用了3D建模、但本質上仍是2D的遊戲。比如N64上的《星之卡比64》,其3D畫面並沒有動搖平臺跳躍的基本模式。這類遊戲往往被歸到2.5D的類別當中,可以說是完全3D化的跳板。而傳統的平臺動作類遊戲,則紛紛轉移陣地,試圖在便攜式設備上延續經典。

這一時期,WayForward自身也積極做出了改變與嘗試。就在2011年、續作發售後不到1年的時間,桑塔便出現在了IOS平臺之上。這一舉動不可不謂大膽。

IOS平臺遊戲截圖,可見UI對應觸摸式操作進行了重製

比起有着長年開發經驗的舊有遊戲主機,並不具備實體遊戲控制器的IOS平臺對任何傳統遊戲開發者來說都是未開墾地帶。對此,WayForward不僅調整了畫面以適應視網膜屏幕的分辨率,還對遊戲中的幾乎每一處平臺進行了寬度的調整,以配合反饋稍顯欠缺的觸屏操作,力求控制難度,還原DS上的體驗感。

製作人曾經在訪談中說到,桑塔系列一直是公司用以測試新平臺技術表現力的試水作品。這背後所反映出的,是經年累月的情懷與對自身技術的信心。結合今後的發展,他們顯然看得很遠。

劇變:《桑塔與海盜的詛咒》(2014)

上世紀90年代2D平臺動作遊戲的浪潮似乎早已被新世紀的洪流衝散,伴隨着遊戲主機性能的大幅提升,3D遊戲日漸成爲主流。在這其中,作爲WayForward25週年紀念的系列續作卻依然堅守着2D風格的神髓。然而比之前兩作,本作變革力度可謂空前。

最爲鮮明的特徵,是徹底的Metroidvania式革新。系列獨創的舞蹈變身系統被直接拋棄,取而代之的是與《惡魔城》中別無二致的魔導器系統。前作劇情中,桑塔已經失去了精靈血統所帶來的魔力,因此無論是多段跳還是飛行,都必須藉助額外的道具。在這一點上,本作也盡顯創意:爲了跳躍到更遠的平臺,桑塔會高舉寬大的海盜帽乘風滑翔;爲了實現多段跳的功能,則採用加農炮的形式——不斷朝地面開火,藉助其反作用力上升。

可以在空中滑翔的海盜帽

菜單中新增了地圖功能,並標示出了存檔點和傳送點所在的方位。淺藍色地圖中交替出現的紅色(存檔點)與黃色(傳送點)標記,完全是惡魔城式樣。然而遊戲對於Metroidvania的致敬遠不止於此。且不說整體氛圍的塑造,遊戲的終章,就發生在宛如惡魔城最上階的地區;最終BOSS戰之前,桑塔所持有的道具被海盜大師一一收回的畫面,更是像極了《月下夜想曲》開篇,阿魯卡多被死神取走裝備的場景。

“Shantaevania”:本作有着濃厚的惡魔城風格

在本作中,收集要素直接標註在了地圖上,以此爲契機,加入了系列首創的以收集要素決定劇情走向的多結局設定,BAD END和GOOD END分別對應了通關後不同CG的解鎖。此外,通關後的要素也與惡魔城系列的二週目相類似,新增了初期便解鎖全部裝備的“海盜模式”;如果玩家能在2小時內速通,將會獲得全新的結局CG。

前作中通關後才能使用的埃及風格服飾,在流程內以特殊章節的形式迴歸:於沙漠地區冒險的桑塔,被糊塗的族民奉爲出逃歸來的公主關進了神廟;她需要在不借助任何道具且不被守衛發現的前提下逃出生天。本章中桑塔時而鑽進隧道,時而躲入陰影,簡直是要把惡魔城玩成潛龍諜影。另外,在特定的區域,還隱藏了GBC風格的懷舊關卡,可見本作的紀念意義尤爲突出。

GBC風格的隱藏關卡

初代桑塔由號稱“動作天尊”的卡普空負責發行,出於藉助其名聲或是其他目的,雙方就此結緣。在之後的2013年,WayForward還爲卡普空開發了《唐老鴨大冒險》的重製版,要知道原作的開發商,正是卡普空本社。

《桑塔:“危險”的復仇》中,遊戲畫面由Inti Creates工作室負責,後者曾以參與《洛克人ZERO》的圖像製作而蜚聲玩家羣體。這也解釋了遊戲中的洛克人元素,從“關門放狗”式的BOSS戰,到即死的針刺地形,再到死亡時的爆炸特效,都滿是舊時回憶。本作還啓用了日本畫師KOU來繪製人物形象,令原就偏日系的美術風格更加柔和。這些舉動,都爲桑塔系列進入日本市場鋪平了道路。

洛克人式的尖刺地形與爆炸特效

2015到2016年間,系列全部作品悉數登陸各大平臺,其中不僅包括了持續低迷的WiiU,甚至連3DS平臺的Virtual Console服務上都有其舊作的身影。聯想到該系列的一以貫之的Metroidvania風格和自我標榜的塞爾達情懷,再加之早年間WayForaward致力於GB、GBA和DS平臺開發遊戲的經過,這背後恐怕也有着對任天堂的情深意切。

無論是卡普空、任天堂還是上文提及的坐擁惡魔城系列的科樂美,WayForward得以將桑塔系列引入日本,說明其本身就具有ACG文化的共性與親和力。難怪製作人曾坦言自己深受日本文化的影響,對於這家獨立的遊戲製作公司來說,他們的目標與追求,或許再清楚不過。

登錄NS的《桑塔:半精靈英雄》

新生:《桑塔:半精靈英雄》(2016)

時至今日,缺乏投資或開發商青睞的獨立遊戲製作者,都開始通過衆籌的形式來實現自己的設想。原本難以維繫的經典系列,也紛紛以精神續作的方式重現。然而前有稻船敬二的《神威9號》風評不佳,後有IGA的《血污》屢次延期,在這中間,所幸桑塔還是桑塔。

2013年9月,WayForward在KickStarter網站上發起衆籌,爲期30天,目標金額摺合人民幣270萬元。結果不但順利完成目標,最終募集的金額更是預設的近兩倍,足見玩家們的期盼之熱切。

KickStarter網站上的衆籌頁面

經過爲期3年的開發,系列最新作最終在2016年問世。這款作品可以說經歷了脫胎換骨的變動。在畫面表現上,一改往日的像素風格,構建了卡通式的3D場景與人物動態,細緻卻不失往日神韻。經典的翹臀自然也延續到了本作當中,給人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本作依舊採用了非線性開放世界的設計,將不同的探索區域章節化,又在其中安插了需要重複探索的內容。系統方面,舞蹈變身經過大幅強化後迴歸,變身後的形態多達12種。這一次,桑塔不僅能夠變身爲傳統的猴子或大象,能夠在平臺底部移動的蜘蛛和在隧道中穿梭的老鼠等等都被加入到系統之內,並且遊戲裡的解謎要素也都與每一種動物形態的特殊技能息息相關。完全探索過全部場景的玩家,想必一定能夠體會到本作設計的精妙之處。

本作的畫面獲得了大幅革新

遊戲內增加了需要收集鑰匙來開啓的畫廊模式,除了人物和場景的設計稿外,還有玩家繪製的同人畫作。結合遊戲結尾滾動字幕中那一長串的捐款者名單,足見WayForward對這次衆籌的珍視。

比之過去,本作的音效水平獲得了極大提升,雖然仍只有短短几句臺詞,但對於人物的刻畫和玩家的情感調動已十分足夠。同樣在聲音層面,本作還破天荒地加入了主題曲,歌名恰如其分地總結了系列的全貌——《Dance Through The Danger》,跳着舞蹈的奇幻救世冒險。

敘事風格延續了系列風趣幽默的特徵。或許是因爲衆籌的緣故,本作中的自我調侃非常之多。先不說桑塔與反派Squid男爵熱烈討論遊戲關卡的設計與DLC;原本意圖征服世界的單純陰謀,也變成了“通過IP戰略大量發行周邊產品來募集活動資金”這樣樸實卻“合理”的策略,實在令人莞爾。

“如果你好心求我,還能讓你以廉價DLC的身份加入遊戲!”——沒想到竟然一語成讖

在爲其他廠商開發授權作品的同時,WayForward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原創作品;對作爲其招牌的桑塔系列更是關愛有加。就連官方網站的標誌,都忍不住採用了初代桑塔的頭像。

2015年,以桑塔和系列配角BOLO等角色爲主人公的RPG遊戲《Watch Quest!》於Apple Watch平臺發售;後隨着任天堂全新主機SWITCH的公開,系列最新作也不出意外地宣佈了對應的版本。至此,桑塔系列可謂達成了“全平臺制霸”的偉業。

《Watch Quest!》遊戲截圖

自家系列之外,桑塔活躍的身姿還頻頻出現在了其他遊戲當中。早在2010年,桑塔就以迷你遊戲的形式在《瓦里奧製造D.I.Y》中客串了一把。2016年發售的兩款遊戲《Mutant Mudds》和《Runbow》中,她也都作爲可操作的下載角色登場。

更有甚者,於2015年發售的《Hyper Light Drifter》,與當時的《桑塔與海盜的詛咒》進行了一次“雙向穿越”,前者的主角Drifter走進了桑塔系列。出人意料的是,來自桑塔系列的角色,竟是經典反派Risky Boots。

而最近,WayForward長年的合作伙伴Inti Creates的復刻作品《超惑星戰記ZERO》,又公開了以桑塔爲主人公的DLC。在這款視角獨特的經典遊戲中,桑塔的舞蹈變身系統不但順利地融入其中,還增加了符合遊戲特色的全新變身形態。雖然Inti Creates素來以前者的擁躉自居,但促成這些合作的動因,想來更多的還是玩家們的熱愛。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桑塔的作品出現在玩家面前,以饗多年來一直默默支持着這款遊戲的玩家。

歡迎參加——愛玩網百萬稿費徵稿活動:當金牌作者,開本站專欄,領豐厚稿費,得專屬周邊!

遊戲專欄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歡迎關注愛玩APP【精選】板塊,更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