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金管會引日資

文/洪寶山(理財週刊發行人)

中美貿易戰牽動全球股市,還好臺灣有清明連假擋着,衝擊力道減弱些。除了外在環境臺股有自己的問題,就是成交量始終難以放大。臺股站上萬點已然一段時間,成交量卻依舊不見起色,面對股市缺少資金活水,去年金管會主委鄭貞茂就曾提過,年輕人進場買股是資本市場的重大危機:「年輕人不參與股市,只剩老投資人在股海奮鬥,會使資本市場出現斷層。」但對年輕人來說,低薪要維持生活已屬不易,如何能掙出多的錢來投資?不從低薪問題加以解決,其他措施都只是緣木求魚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爲推升股市再祭出三招,一是吸引大型獨角獸企業臺商企業在臺掛牌;二是擴大臺股基金,鼓勵投資人持有臺股基金逾五年者,投資金額一年可有二.四萬元免稅額;三是增加外資多元性及匯出便利性,尤其要吸引日資來臺投資臺股,規模至少新臺幣三千億元。

此說法一出,媒體立即大幅報導,從傳統官媒中央廣播電臺路透以及各大小媒體,都對引日資來臺多所討論。

臺灣證交所2000年起和東京證交所就有簽訂合作備忘錄,並設有臺日資本市場合作工作小組,近年來證交所也多次赴日參加東京證交所舉辦的活動,臺日資本市場的互動可謂熱絡,但日資近年卻較少關注臺股,投資金額僅佔外資2.6%,雖然已從2010年的1.6%上升,金管會的期望值是至少可提高到5%。之所以鎖定日本原因,除了地緣關係與兩國之間的友好情誼,對日本來說臺股是很好的投資標的,因爲他們仍處於負利率環境,臺灣上市公司股票現金股利殖利率平均有4%,對日本來說應該相當具有吸引力

顧立雄說:「我們應該要跟他們多多合作,雙方互相發展一些新的商品,譬如說臺灣的公司可以納入他們的指數基金,他們那邊也可以,相互發展一些商品,對雙方的市場比較熟之後,相互的投資金額自然會增加。」

據瞭解,目前已有七檔日本相關ETF和一檔期貨在臺掛牌,但只有臺灣指數期貨在大阪證券交易所掛牌,雖說未來合作空間還很大,但如何行銷宣傳,以及再強化臺日資本市場的合作,必須真正拿出實績來,投資人才能有所感受。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920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