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榮籲推動防災型都更 張金鶚:所有都更都防災

李同榮呼籲推動防災型都,不過張金鶚認爲,沒有所謂防災型都更,所有都更都是防災。(圖/記者兆麟攝)

記者陳佩儀臺北報導

花蓮206強震造成嚴重災情,再度喚起各界對於老舊建築的關注。房仲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就呼籲,針對老舊和有倒塌危險的建築物,應獎勵公權力並進,推動防災型都更;不過,政治大學地政系特聘教授張金鶚則表示,沒有所謂防災型都更,所有都更都是防災。

花蓮強震後,「都更」、「防災型都更」的議題又再度躍上媒體版面。李同榮指出,2016年臺南地震警醒了當時剛要上任的新政府,纔會有2017年的「危老屋重建」條例立法,但遺憾的是,危老條例在立法上偏重於老屋重建的獎勵,但卻沒有針對全臺危險房舍提出主動積極的防災都更政策

他表示,政府應積極盤點921地震前數量高達562萬戶的老舊住宅,進行全面健檢、測試建物耐震力,這些建物耐震力較不足,是大地震最易受害的標的。之後再依據健檢結果,將耐震力不足的危險老屋,依其危害程度分類分等級,這纔是政府主動積極的防災都更政策。

對此,前臺北市市長、政治大學地政系特聘教授張金鶚則表示,沒有所謂防災型都更,所有都更都是防災,「舊房子拆掉變新房子就不防災嗎?」基本上還是當作都市更新的問題;且都市更新不只是防災,還包括土地更有效利用或者增加共工設施使用改善居住環境等,並不是只爲防災。

不過張金鶚也說,有些房子已經涉及到居住安全問題,沒有妥協空間,因此內政部推動危老條例,但有趣的是,危老條例裡面規定是要百分百同意,既然已被認定是危險房屋,沒有妥協空間,政府應動用公權力拆除,爲何需全體住戶同意,甚至還給予獎勵,邏輯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