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飛:汽車工業崛起要有科技、品質與文化的支撐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6月20日報道

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正在面臨百年未遇之大變革。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的背景下,汽車產業如何開好局、起好步?車企應該如何發揮技術引領和創新協同?站在新五年起點上,第11屆中國汽車論壇以“新起點 新戰略 新格局——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爲主題,全面集聚政府主管領導、全球汽車企業領袖、汽車行業精英,共商汽車強國大計,落實國家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要求,助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在主題論壇“讓世界看見中國汽車”上,比亞迪汽車品牌及公關事業部總經理 李雲飛發表了主題演講。他表示,隨着集團的產業化多元化發展,比亞迪已經形成了四大產業羣,如何對旗下的衆多產品序列進行梳理,成爲了擺在比亞迪面前的重要課題,爲此,比亞迪提出了品牌建設的方向和策略,“兩個不只,三個自信”。其中,“兩個不只”是指產業不只有汽車、業務不只在中國,“三個自信”是指科技自信、品質自信、中國自信。

5月19日,在比亞迪第一百萬臺新能源下線時候,隨之下線了一百臺首批出口到挪威車型。今年年內,比亞迪將給挪威交付1500臺唐EV(參數丨圖片),標誌着比亞迪乘用車正式出海。

“我們是中國品牌,就要大大方方的做中國品牌,我們要學英文,爲什麼老外不能學中文呢?比亞迪賣到國外的車以中文命名,汽車按鍵是帶中文的。中國汽車工業的崛起與引領向前,必須要有領先科技、強大品質與文化力量的支撐。比亞迪汽車要依託科技自信、品質自信、中國自信,引領中國汽車品牌的‘反攻戰’。”

在李雲飛看來,過去大家總會覺得中國的造車企業遠不如國外的造車企業,但現如今,中國擁有全球最新的工廠裝備水平自動化程度最高,包括裝備、生產、製造、工藝,在這幾個維度,中國汽車品牌相比以前已經有很大的變化

“原來無論是中國品牌還是國外品牌在產品發佈會的時候,在它的價格前幾頁總有一排介紹這個車用的是哪些核心零部件,國外品牌用什麼品牌的零部件,中國車也在用什麼,這還是燃油車。到新能源車,很多國外品牌都在找中國品牌、找比亞迪,來共同研究乃至直接採購核心零部件。比如說奔馳、豐田,還有很多正在洽談、正在路上。電池就不用說了,只要能想到的汽車品牌都在跟我們談,只是進度有快有慢,所以在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板塊,最核心的在中國。”

以下爲嘉賓演講實錄:

尊敬的柳燕秘書長,各位中國汽車品牌的同仁們,嘉賓們,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我是比亞迪汽車的李雲飛。

在座各位對比亞迪都有一些瞭解,其實對比亞迪而言,對品牌團隊而言,面臨的情況有開心也有糾結。2塊錢的口罩叫比亞迪,上億的雲軌也叫比亞迪,這是整個集團的產業化、多元化。在國外200萬美金的客車、大巴叫做比亞迪,落到乘用車板塊5、6萬也有比亞迪,十幾萬也有比亞迪,20幾萬也有比亞迪,30幾萬也有比亞迪,那麼多產品序列,這些車型我們怎麼把產品做一個梳理,是擺在品牌團隊面前很現實的課題,怎麼破、怎麼解?做了全盤思考以後,我們提出了品牌建設的方向和策略,“兩個不只,三個自信”。

兩個不只,三個自信

比亞迪的產業不只有汽車,汽車只是我們業務中一個板塊而已,我們一堆大的產業,一堆以後可能會成爲萬億級的產業跟市場。我們的業務不只在中國。雖然比亞迪是中國企業,也是唯一進入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和市場的汽車品牌,我們要把這兩個講好,讓大家更深入瞭解比亞迪,而不是比亞迪只是一個汽車產業,只是在中國。

比亞迪現在有四個大的產業羣,員工總人數超過22萬人,有2個實體,3個上市公司。

第一個是電子板塊;第二個是汽車板塊,有乘用車、商用車;第三個是新能源,有太陽能的光伏發電包括儲能,現在大家講碳中和,其實早在十幾年前比亞迪就在佈局碳中和相關的板塊,太陽能發電、儲能存電等。軌道交通從2016年開始發佈,這是萬億級的產業。

第二個是業務不只在中國。早在進入汽車行業之前,比亞迪已經是一個國際化的公司,所以我們是一個科技公司在做汽車,造企業。比亞迪依託全球化的產業佈局,已經進入到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300多個城市。在美國紐約、加州,日本東京、京都,韓國濟州島以及歐洲英國、德國、意大利等二十多個國家的一百多座城市,都有比亞迪的身影。

5月19日,在比亞迪第一百萬臺新能源車下線的時候,隨之下線了一百臺首批出口到挪威的車型。今年年內將給挪威交付1500臺唐EV,標誌着比亞迪乘用車正式出海。

大家都知道特斯拉主要在歐洲、北美、中國幾個大的市場,乘用車全球化。比亞迪目前立足於中國,但是我們依託於海外分支機構,今年將逐步開始乘用車的國際化,也敬請大家繼續關注,我們也代表中國乘用車品牌走向海外。

比亞迪目前在北美、南美、巴西有工廠,在法國有獨資工廠,在匈牙利也有獨資工廠;在英國是技術輸出,和歐洲大巴巨頭ADL合資生產。這表明中國的技術、中國的產業對海外的輸出。未來比亞迪乘用車將依託於海外這麼多分支機構和產業配套加速我們的國際化。

我們是中國品牌,就要大大方方的做中國品牌,我們要學英文,爲什麼老外不能學中文呢?比亞迪賣到國外的車以中文命名,汽車按鍵是帶中文的。中國汽車工業的崛起與引領向前,必須要有領先科技、強大品質與文化力量的支撐。比亞迪汽車要依託科技自信、品質自信、中國自信,引領中國汽車品牌的“反攻戰”!

如品質自信方面,在座的中國汽車品牌、中國的汽車媒體應該是非常感同身受的,汽車交付給消費者手裡面無非經歷5個環節

1.整車工程開發。

燃油車之前跟國外的車有差距,這幾年已經趕上來了,新能源汽車板塊其實很多已經超過了國外品牌。

2.整車設計

比亞迪有國際的設計師,長安也有,吉利也有,長城也有,中國很多品牌都已經把國際設計大師請到中國,他們在中國爲中國。

3.核心零部件。

原來無論是中國品牌還是國外品牌在產品發佈會的時候,在它的價格前幾頁總有一排介紹這個車用的是哪些核心零部件,國外品牌用什麼品牌的零部件,中國車也在用什麼,這還是燃油車。到新能源車,很多國外品牌都在找中國品牌、找比亞迪,來共同研究乃至直接採購核心零部件。比如說奔馳、豐田,還有很多正在洽談、正在路上。電池就不用說了,只要能想到的汽車品牌都在跟我們談,只是進度有快有慢,所以在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板塊,最核心的在中國。

4.整車生產製造工藝。

我記得兩年前李斌講,安徽工廠比保時捷歐洲的工廠先進,大家都笑了。汽車行業也笑了,因爲我們都已經習以爲常了。因爲中國的工廠建得晚,國外很多工廠可能十幾年、二十幾年沒有更新,中國建有全球最新的工廠,裝備水平自動化程度最高,包括裝備、生產、製造、工藝。

5.產業工人

最後一個環節是產業工人。我相信各位在兩年前看過美國工廠,可以發現,中國的產業工人是最有紀律、有建制化的“軍隊”。

所以車交給消費者手裡,中國品牌在這5個維度跟國外的品牌比較、跟合資品牌比較,哪裡弱?工程開發、整車設計、核心零部件、生產製造及裝備工藝,還有產業工人。在這幾個維度,中國汽車品牌相比以前已經有很大的變化。

用油,不用油

作爲中國的汽車企業,在碳達峰、碳中和及整個國外國內經濟和政治的雙重壓力下,我們要做什麼?我們立足於中國汽車企業,想法就是少用油、不用油。“少用油”我們推出了超級混動系統,希望通過技術和產品,讓消費者不要選擇燃油車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你就買混動車就行了。純電動車市場要更好更快發展,我們拿出了刀片電池裝備到汽車上面,讓整車更安全。

比亞迪超級混動相比較燃油車,價格跟同級別合資燃油車相當,比如秦PLUS DM-i 10萬-15萬區間。但是DM-i超級混動通過43.04%全球最高熱效率的驍雲插混專用1.5升高效發動機、EHS電混系統等“黑科技”,做到了超低的3.8L百公里虧電油耗,同時相比燃油車起步加速更快、更安靜、更平順,另外新能源汽車,不限購、不限行,價格又一樣,所以真的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在純電動車板塊,我們提出“安全是一輛電動車最大的豪華”。圍繞着安全要怎麼做呢?原來大家說比亞迪是“理工男”,前幾年我聽到這個評價是很介意的。後來覺得說我理工就理工吧,理工也挺好的,理工男不擅長講,擅長做實驗給你看,我說我的電池好,不相信,我扎一下,你覺得你電池行,你來。目前,比亞迪刀片電池是全球唯一能安全通過嚴苛的針刺測試的動力電池。我說我的電池強度高,我把我的電池拆出來,拿46噸的卡車軋一下。電池包外觀僅輕微變形,裝回車上還能完全不影響繼續使用,這樣通過實驗說話。

那麼一個可喜的成績,給關注中國汽車品牌的同仁們做一個介紹,這不單單代表比亞迪,也代表中國汽車工業這麼多年很大的突破。因爲這款車我們花了10年時間做出來,它叫“漢”,不單單代表比亞迪,也代表中國汽車。

以2020年爲例,中國市場有1100多款車同時銷售,這些車裡面只有43款車月銷過萬,整體售價超過20萬元以上的高端轎車只有8款。其中中大型的C級轎車只有四款。中國汽車工業50、60年,在20萬元以上中大型C級轎車上從來沒有哪款車在萬輛級有這麼持續的熱銷和關注,我們會持之以恆把這款車做好,包括漢唐雙旗艦做好。

今年5月19日迎來了比亞迪第100萬臺新能源汽車下線,對於行業,對於比亞迪來說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我們也在繼續努力,儘快推進,希望第二個100萬臺很快到來,我相信時間不遠,我相信200萬臺下線的時候,大家還記得在不久的過去我們的100萬臺。

半導體這塊大家這幾年比較關注,比亞迪03年進入了汽車行業,02年組建了自己的半導體團隊,08年收購了寧波中偉半導體,所以這個板塊我們很早開始佈局。

我們也在推動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除了對比亞迪供貨以外,對行業也做芯片方面的支持。

中國自信,品牌“一路向前”

中國品牌有向上的、有向前的,都是中國品牌前進的力量。去年比亞迪成爲龍舟入奧戰略合作伙伴,奧運會那麼多項目,沒有一個是中國的項目,今年東京奧運會,中華龍舟會作爲表演賽在東京奧運會亮相,這也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我們將持續參與跟支持。

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對比亞迪乘用車LOGO做了更新。第一個,新LOGO要比較老LOGO體現我們的開放,把院牆拆掉,把三個房間的門都拆掉,字母打開。大家關注一下我們第一個字母是有三個觸點,第二個字母上下左右有四個觸點,最後一個字母有兩個觸點,總共九個觸點,“9”在中國代表極數,也是比亞迪最大化的開放。我們希望我們更開放,用我們的技術、產品、服務跟用戶鏈接,一塊共建品牌、一塊向前,是急速向前的狀態。

選擇了1月1日,因爲每年這一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是煥新出發、一路向前。

2021年我們“一路向前”貫穿品牌動作的始終,1月1日LOGO煥新,煥新出發一路向前,1月中旬新的品牌片的發佈,中國龍一路向前,包括大唐強漢,一路向前活動,川藏鐵路的林芝到拉薩段,6月底鐵路即將通車,我們也會有一個品牌的動作,叫“爲國開路一路向前”,中國汽車人致敬中國鐵路人。敬請大家關注,這是我們今年上半年大的品牌動作。

說到車主形象我想說一下,十幾年前比亞迪都是五六萬、七八萬的產品,那時候講沒錢的買比亞迪,我們產品需要一個過程,中國品牌也需要一個過程。最近這兩年買比亞迪得看看餘額,一臺車25萬,30萬。這是品牌、技術、產品發展的一個階段。像我們的DM-i超級混動車型,一上市就受到各界熱捧,短時間內涌入巨量訂單,一車難求。現在是有錢也買不到比亞迪。希望我們持續不斷的動作,讓大家知道開中國品牌出去也是很有範兒的,我覺得必然有這樣的階段。

最後我想講講,可能有些朋友講李雲飛你平時挺有情懷的,其實不是我有情懷,是我們王總很有情懷。作爲一個民族企業家,要多一份骨氣,給中國人爭一個面子、一份尊嚴。這也是我們比亞迪一直以來的初心。王總前段時間再公開場合說了一句話,中國汽車品牌這幾年的進步非常巨大,但中國消費者並沒有全面瞭解到中國汽車品牌的變化,所以他當時有一個倡議,說不反對中國老百姓買合資品牌的車,但是請買之前去中國品牌的店裡面看看,去長安看看、吉利看看、長城看看、比亞迪看看,開一開,有一個比較再說。

最後,希望中國汽車品牌一起努力,希望中國各位媒體同仁繼續關注和支持中國的汽車品牌,一起爲中國品牌增光添彩。

我的分享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