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播+ | 聽,習近平講述英雄故事

(原標題:聯播+ | 聽,習近平講述英雄故事

84年前的7月7日,是歷經千年的盧溝橋永遠銘記的日子。這一天,蓄謀已久的日軍在盧溝橋畔尋釁挑起事端,守衛盧溝橋頭宛平城中國將士奮起自衛,揭開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序幕。

革命戰爭年代,無數英雄用青春和熱血捍衛了民族尊嚴,換取了國家新生。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們一定要牢記革命先輩爲中國革命事業付出的鮮血和生命,牢記新中國來之不易。

總書記讚頌英雄,也敬仰英雄,他曾在多個場合講述英雄的感人故事,表達對英雄的崇敬之情,他說,“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座標”。值此建黨百年之際,讓我們一起重溫總書記講述過的英雄故事。

一位英雄母親的故事

2014年7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七十七週年儀式上,講述了英雄母親鄧玉芬的故事。

抗日戰爭這場救亡圖存的偉大斗爭中,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獨立和自由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母親送兒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戰場,男女老少齊動員。英雄母親鄧玉芬把丈夫和5個孩子送上前線,他們全部戰死沙場。面對沉重的打擊,鄧玉芬硬是咬牙挺住了。之後,她的家就成了八路軍和傷員的休息站。爲了讓八路軍能多吃點兒,鄧玉芬節衣縮食戰士們都知道,豬頭嶺上有位鄧媽媽。

1945年8月,中國人民終於打敗日本侵略者,鄧玉芬眼噙淚花,告慰九泉之下的丈夫和兒子們:咱們勝利了!臨終前,鄧玉芬對鄉親們說:“把我埋在大路邊,我要看着孩子們回來。”

抗日英雄楊靖宇的故事

2014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週年座談會上,提到一批抗日將領和衆多英雄羣體,其中包括著名抗日英雄楊靖宇。

楊靖宇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抗日戰爭時期,他率領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馳騁在南滿東滿大地,給予日僞沉重打擊,被稱爲“東北抗聯第一人”。在東南滿地區秋冬季反“討伐”作戰中,楊靖宇率軍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最後隻身與敵周旋5晝夜,直至彈盡糧絕。他陷入絕境後,日軍曾派叛徒向他勸降,楊靖宇說:“我是中國人,是不能向日本侵略者投降的!”他犧牲後,日軍解剖了他的屍體,發現他胃裡只有枯草、樹皮和棉絮,沒有一點糧食,在場的日本人看到後無不感到震撼。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在14年反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特別是8年全面抗戰的艱苦歲月中,全體中華兒女萬衆一心、衆志成城,凝聚起抵禦外侮、救亡圖存的共同意志,譜寫了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壯麗史詩。

陳樹湘斷腸明志

2014年10月31日,福建古田,習近平總書記在與老紅軍軍烈屬和“五老”代表座談時,講了這樣一段話:“長征出發時,紅軍隊伍中有兩萬多閩西兒女。擔任中央紅軍後衛的紅34師,6000多人主要是閩西子弟,湘江一戰幾乎全師犧牲。”當時的紅34師師長是陳樹湘。1934年中央紅軍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湘江時,在國民黨湘軍和桂軍夾擊下,付出了極大犧牲。當時擔負掩護任務的紅軍三十四師已不足千人,成爲一支身陷重圍、無法過江的孤軍。面對十幾倍於己的強敵,陳樹湘率領全師戰士奮力抵抗,用血肉之軀築起一道“城牆”,與敵人鏖戰四天五夜,爲紅軍渡過湘江贏得了寶貴時間。在戰鬥中,陳樹湘卻傷重被俘。在敵人將陳樹湘擡去邀功途中,他醒了過來,自己絞斷腸子,壯烈犧牲。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走進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在油畫《陳樹湘》前,他停下腳步,凝視良久。

“壯烈啊!陳樹湘是犧牲英雄中很典型的一個。”總書記由衷感嘆。

趙一曼給兒子的家書

2015年9月11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到趙一曼烈士的家書。

“前一段,我再次看了一些抗戰家書,的確感人至深。趙一曼在臨死前的遺書中寫道:‘母親因爲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的機會了……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爲國而犧牲的……母親死後,我的孩子要代替母親繼續鬥爭,自己壯大成長,來安慰九泉之下的母親!’”

總書記深情地說:“這些革命烈士的家書是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材,應該編輯成冊,發給廣大黨員、幹部,大家都經常讀一讀、想一想。”

八女投江

2015年9月2日,在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章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這一英雄羣體。

1938年夏,日本關東軍糾集僞蒙、僞滿軍在松花江下游進行“三江大討伐”。東北抗日聯軍第4、5軍爲擺脫困境向西轉移。

西征隊伍中,婦女團的戰士們和男戰士一樣跋山涉水,英勇作戰,並參加了攻打樓山鎮戰鬥。1938年10月上旬,西征隊伍在牡丹江地區烏斯渾河渡口與日僞軍千餘人遭遇。已行至河邊準備渡河的婦女團8名成員,爲掩護大部隊突圍,毅然放棄渡河,在冷雲率領下,分成3個戰鬥小組,與日僞軍展開激戰。她們主動吸引日僞軍火力,使部隊主力得以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她們卻被敵人圍困於河邊。

背水作戰至彈盡的情況下,面對日僞軍逼降,女戰士們誓死不屈。她們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唱着《國際歌》,集體沉江,壯烈殉國。犧牲時,她們年齡最大的冷雲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