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共管危機的默契

(圖/取自總統府)

適逢辛亥革命110週年以及雙十國慶,兩岸領導人都有對兩岸問題發表論述的客觀需要,尤其是大陸擴大舉辦慶典活動,讓外界很是期待大陸官方會有一些新的政策動向傳出。而緊接着蔡英文的雙十談話,即便不是針鋒相對,那也足以產生不少聯想,將二者做一番關聯。

有趣的是,兩邊的講話並沒有特別吸引人之處,雖然各有強硬,但都是預期範圍,而恰恰是這種可預測的言論,讓外界得以管窺表面的波濤之下,實際上是靜水流深。至於那些強硬的表態式發言,其實更主要是爲了站穩各自的立場,同時向各自的支持者喊話,通過這種信心加持避免來自內部的壓力引爆。這也是兩岸領導人都需面對的難題,兩岸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無論是走向統一還是臺獨,各自都已經愈發不耐,維持現狀看似是彼此的最大公約數,實際上並不符合人性,也不具備現實的可操作性。因此,兩岸各自的內部都需要進行壓力紓解,以免對抗一觸即發。

當然,單純的內部因素並不足以讓壓力外溢,但若有外部因素干預,那麼情勢就會有所不同,而現在的局勢恰恰是美國的不斷介入,讓兩岸之間的安全管控無法維持,更精確地說,美國的角色已經從兩岸對抗的煞車皮角色變成發動機角色,美國不僅沒有在爲兩岸對抗降溫,反而處處想辦法激化兩岸對立。

出現這一重大戰略轉變的原因在於中美關係的質變,過去的合作共贏爲主變成如今的競爭乃至衝突,美國愈發感受到大陸崛起帶來的深刻變革,對自己的霸權地位構成了本質性挑戰。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必須如同過去對待蘇聯、對待日本那樣,採取切實行動加以阻撓,類似打壓華爲、中興的事件不過是前菜,讓大陸陷入地緣政治的泥淖乃至戰爭的深淵,纔是讓大陸徹底中斷崛起進程的終極武器,雖然美國也會爲此付出巨大代價,但是作爲目前唯一的世界霸權,美國只要確保自己是最後的勝利者,其就有機會快速復甦。

基於這一邏輯,美國打臺灣牌當然不爲支持臺灣,也不是爲了制衡大陸,而是想要藉此機會拖垮大陸,畢竟一旦兩岸發生戰爭,美國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動用所有國際關係手段,來制裁封鎖大陸,讓大陸陷入孤立,即便最終大陸取得了戰爭勝利、實現了國家統一,那也會失去來之不易的國際發展空間,而這正是大陸官方不斷強調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對大陸來說,只要這個戰略機遇期的論斷沒有改變,大陸就會倍加珍惜,絕不輕言放棄。所以從戰略上看,大陸並不想走入兩岸對抗的深淵。對臺灣來說也同樣如此,雖然是人爲刀俎、我爲魚肉,但臺灣並不想成爲美國打壓大陸的砲彈,付出自己的代價幫助美國守住戰略優勢,所以蔡英文雖然沉溺於大內宣,但在兩岸問題上還算清醒,除了說說狠話,搞搞外交秀,不會做任何實質舉動,因爲蔡政府也知道,一旦觸碰大陸底線,大陸也只能被動應戰,寧爲玉碎。

於是我們看到,在美國的不斷試探與挑釁之下,兩岸反而難得的達成了某種默契,共同在管控雙方的危機,避免真正走向擦槍走火的地步。至於這一默契會走向何方,這取決於戰略機遇期能持續多久,以及美國升高衝突的程度有多大,事實上,美國激化了衝突,戰略機遇期自然也就不復存在,到那個時候,兩岸關係將真正迎來攤牌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