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史話-歷代名人醫療外史 後主多才秦皇佝僂(十之六)

李後主(右)是戲劇常見題材,圖爲國光劇團與國家國樂團演出的《樂與詩的時空交會》。(本報系資料照片)

兵馬跪射俑顯現秦始皇嚴格寫實精神。(本報系資料照片)

歷史課聽不到的奇聞

秦始皇畫像。(取自網路)

尉繚形容他:「秦王爲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那是斬不斷的鄉愁和追思。「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已哀怨之至,「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太露骨了吧?

才高八斗命懸一線

更令宋太宗氣惱的是,李煜居然還寫下這樣的感慨詩句:「異國非所志,煩勞殊清閒。驚濤千萬裡,無乃見鐘山。」〈亡後見形詩〉。不安安分分做大宋的臣虜,一心惦記着南唐,身在大宋領土竟還詛咒其爲異國!其實宋主也有兩條路可選,一是讓他安度餘生,一是剝奪其生命。

李煜降時,宋立國已多年,國本強固,勢頭正盛,南唐復國無異於癡人說夢,且以李煜的政治智商,更無成事可能。但李煜過度暴露的文采,讓宋主在意識型態上動了殺機,這位來自敵營的文人竟有如此高的才賦,其存在本身就是對自身正統性、權威性的巨大威脅,一如數十年前,大陸之不容林語堂、梁實秋、胡適,臺灣之不容魯迅。

從趙匡胤到趙光義,他們其實一直在偷偷觀察這位皇帝俘虜,都知道此人的文學才華。趙匡胤不殺,一是故意手下留情,以觀後效,看看李煜會不會夾起尾巴做人,在文學上收斂一點;二是當時還有周邊的小國未被大宋征服,趙匡胤希望留下一個明君、仁君的印象,好讓敵國子民歸附,減輕敵國的抵抗力度。

至於趙光義,此人私德、心胸本來就遠遠不如其兄,手段毒辣,外表正派而內心邪惡,再說此時大宋把周邊小國都差不多收拾完了,沒必要再施予懷柔政策了,而偏偏一介文人李煜不懂政治,不識時務,不知好歹,不要說做戲假裝歸順了,連超一流的文學才賦都不懂稍加收斂,不僅曾與金陵舊宮人書曰:「此中日夕,以淚珠洗面。」更以一首首泣血的絕唱,讓自己這亡國之君成爲必將流傳千古文壇的「詞中帝王」,真應了那句話:「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可趙光義看到的不僅是哀婉,更有一股十分刺鼻的憤憤不平之氣!

宋太宗最終狠下殺心,選擇了讓李煜的生辰變忌日,而且還極其狠心,不賜一尺白綾,而是賜下令人痛不欲生的毒藥酒。如此看來,倒是看似文采粗陋,只會「樂不思蜀」的阿斗劉禪,不管是真傻還是深層僞裝,生存智慧好像高一些,得以安享晚年。

說到中國曆代帝王,據古代文獻記載,長相多半要不其貌甚偉、就是奇異不羣,比方「皇帝」的始作俑者──秦始皇嬴政,到底是英武瀟灑還是身形猥瑣?可惜史冊語焉不詳,只留下司馬遷的片言隻語,而且還是旁人轉述。時下許多名人視不雅照或狗仔鏡頭爲洪水猛獸,必欲除之而後快,嬴政也是嗎?

關於嬴政的相貌,現存最早的記載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書中轉述尉繚形容他:「秦王爲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

「蜂」亦作「隆」,高的意思,「準」就是鼻子,可見他長着一副高鼻樑。至於「長目」,從兵馬俑的古代關中人外貌推敲,讓人聯想起今天陜西人的特徵之一──丹鳳眼。不過,在古文裡,經常出現「蜂目」這個貶語,形容面貌暴戾、兇相畢露,此處的「長目」是否帶有其他含意,還有待進一步考證。或許嬴政的五官不算醜陋,帶些許英武之氣也是可能的。再說,他的母親趙姬是邯鄲舞者,乃一絕色美女,令其父一望而神魂顛倒,可見面容姣好,照理嬴政有她的遺傳基因,長相應該也是可圈可點。

至於豺聲,郭沫若先生認爲是氣管炎導致的細尖沙啞,這點值得商榷。早於嬴政時代的《左傳》,以及曾到大唐學習、任官職的新羅(今南韓)詩人崔致遠,都提到「豺聲」是形容爲人殘忍暴虐,並非專指具體的聲音,郭老認爲是病理狀態就有點捕風捉影了。

骨骼異常鳳眼大漢

到底嬴政是否高大魁梧、孔武有力?尉繚沒直說,但嬴政長大後身體應該還算強壯,別忘了《史記.刺客列傳》提到他與荊軻搏鬥,可以瞬間「拔(劍)以擊荊軻,斷其左股」的,這位關中大漢,絕非手無縛雞之力!

尉繚曾任秦國國尉,身爲高級將領和嬴政共事多年,撇開對嬴政的輕蔑不談,他對其外貌的形容應有一定的可信度。如果只是這樣,那麼嬴政大概不至於太介意外貌,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別忘了嬴政還有「摯鳥膺」,這常指胸骨的異常突起,不禁令人聯想起維他命D不足所導致的佝僂症。

維他命D又稱鈣化醇、陽光維他命、抗佝僂症維他命等,屬脂溶性維他命,種類很多,以維他命D2和維他命D3最重要,能促進食物中鈣的吸收。它通常存在天然食物中;此外,在人體皮下具有從膽固醇生成的7-脫氫膽固醇,受紫外線照射後,就能轉化爲維他命D3。所以,只要有適當的日照,就能滿足人體對維他命D的需要。(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