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文化交流 金沙散文廈門頒獎

旺旺.時報文學獎暨第一屆金沙書院兩岸散文頒獎典禮,15日上午在廈門海滄區舉行。(主辦單位提供)

臺灣知名作家楊渡認爲,金沙書院兩岸散文獎成功讓兩岸文學愛好者,有抒發兩岸連結感情園地。(主辦單位提供)

中國時報董事長王豐擔任散文獎組委會臺灣區主任,以錄影畫面獻上祝福。(主辦單位提供)

兩岸合辦的文學獎項──《旺旺.時報文學獎暨金沙書院兩岸散文獎》之金沙散文獎,15日上午在廈門舉行頒獎典禮,臺灣評審與作家們無法親臨會場,仍以錄影畫面獻上祝福與感言;典禮上同步啓動第二屆金沙散文獎徵文,3000字最高獎金新臺幣15萬元。

首屆金沙書院兩岸散文獎頒獎典禮,受疫情影響,現場參與者減少,但氣氛依舊熱烈。廈門在地作家舒婷,爲兩位剛好長住廈門的臺灣籍入圍獎得主頒獎;首開紀錄的散文作品改編微電影,由主辦單位之一的上海旺時文化傳播總監張心瑜頒獎,得獎者吳孟軒也是臺籍老師,指導學生團隊獲獎。

父親回家了》奪冠

首屆金沙書院兩岸散文獎首獎得主何志明,以《父親我回家了》獲兩岸評審選爲第一,內文是在父親過世後多年,大陸故人之子來到臺灣尋人,何志明與素昧平生的對方,共同回憶了彼此父親的生平點滴,最後替父親踏上回鄉的歸程。何志明說:「書寫篇文章的過程中,讓我不停回想父親的的愛。」

一等獎的兩件作品,分別來自安徽河南。河南李剛寫的是《奶奶和她在臺灣版圖上結果的核桃樹》;安徽黃廷洪《寫戲給母親看》,兩篇文字皆有濃厚的情感,既敘事又表達親情與土地的連結。

徵文逾千件 全球響應

組委會顧問賈平凹認爲,以散文獎來展開兩岸交流是一個創舉;臺灣作家楊渡強調,這個散文獎應一屆一屆辦下去,大家纔不會忘了中華文化的根。

賽事組委會大陸區主任曹放指出,廈門市海滄區金沙書院始建於西元1548年明朝時期,書院重建已於去年啓動,以金沙書院爲名舉辦兩岸文學獎,別具意義。此次徵文來稿1002件,獲得全球華人熱烈響應,因此在最後又增加了入圍獎,並懸爲定例

頒獎典禮同步宣佈第二屆賽事起跑,題目爲「兩岸視域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長限3000字以內,參賽者不限年齡、籍別與人種凡以漢文字書寫(簡繁體均可)即可報名參加。首獎獎金新臺幣15萬元,欲瞭解詳情,請上翻爆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