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眼數據背後 大陸企業利潤、失業率值得關注警惕

企業利潤、失業率值得關注警惕。圖爲4月15日深圳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市民諮詢招聘資訊。(視覺中國)

觀察者網19日報導,今年1-2月,大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87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22.9%。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強調,「企業的整體利潤下滑,說明大家還都是在拚量,沒有賺到多少錢,這是一個隱憂。只有當企業都開始賺錢的時候,他們纔會對未來更有信心。」

他認爲,民間投資增長僅0.6%,首先也是因爲大家對未來信心不足。另一方面,產能過剩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所以我們看到經濟在恢復,但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還是負的,說明還是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

第一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1.3%,PPI同比下降1.6%。由於價格指標表現偏弱,近期市場出現了較多對通縮的討論。

姚洋認爲,現在經濟沒有通縮。「要看是否通縮,關鍵要看CPI的數據,而中國CPI的數據在正區間內。CPI比較低可能與豬週期相關,豬肉價格下來了,CPI就上不去。」

「到今年下半年經濟真正熱起來了,出現微弱通膨的可能性更高。」他補充道。

在就業方面,第一季大陸城鎮調查失業率是5.5%,但16-24歲青年人失業率仍高達19.6%。

張燕生認爲,失業問題的關鍵是企業和投資人的預期和信心的問題。如果央企大廠、民企大廠、外企大廠、互聯網大廠,這些最能創造工作機會的機構都在大規模裁員,手持鉅額現金準備過冬,那麼年輕人的就業問題就很難解決。

「而預期和信心問題的核心在於減少目前政策環境、輿論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不確定性。」

姚洋強調,就業和經濟增長一體兩面,不能把它割裂。穩就業最好的辦法就是經濟復甦、經濟增長。如果沒有一個較高速度的經濟增長,就業問題,特別是年輕人的就業問題,想扭轉過來難度是比較大的。

他認爲,年輕人失業問題,和他們在搜尋更好的工作有關係。

「統計失業率時會問『你是不是在找工作』、『你有沒有工作』,很多年輕人都會說我在找工作,很多人都想找到更好的工作,這存在一個搜尋的過程。因此,對於年輕人失業問題,我們要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但不要誇大這個問題。」姚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