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刊發文章:汽車產業"市場育技術"機會來了
(原標題:《瞭望》刊發文章:汽車產業“市場育技術”機會來了)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 即將於12月28日出版的2020年第52期《瞭望》新聞週刊刊發了記者南辰採寫的文章《汽車產業“市場育技術”機會來了 》。摘要如下:
大方向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具體到汽車產業,作爲製造業的重要支柱,肩負着多重使命。既包括在產品層面拉動內需,激活消費潛力;也包括在科技創新方面打造全新產業鏈條實現彎道超車、換道超車;亦包括藉助車聯網、自動駕駛技術助力新基建;還包括加速向零排放轉型助力節能減排。圍繞汽車產業的供給側改革和汽車消費的需求側管理,明年將推動產業轉型和消費升級“兩手抓”。
以需求側管理爲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充分挖掘縣鄉消費潛力。在此之前,今年11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明確提出,要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鼓勵各地調整優化限購措施,增加號牌指標投放,開展新一輪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進一步激活汽車領域消費的信號明顯。
2020年已有多個對汽車限購的大城市增加了指標投放量,打通消費梗阻。2021年在汽車消費領域進一步去除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對穩定汽車消費將大有裨益。新一輪汽車下鄉,激活農村汽車消費潛力,助力農村汽車社會結構調整,對推動農村奔小康有積極意義。
在更加註重需求側管理的同時,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的政策指向明顯,包括加強統一規劃和宏觀指導,統籌好產業佈局,避免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重複建設等。筆者認爲,對那些在地方政績衝動主導下,以囤地爲目的,只見圈地不見量產的“投機項目”,將加大督查和清退力度。
國內汽車業的當務之急是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近期,國內汽車業遭遇芯片供應危機,部分整車廠因芯片供應被卡減產甚至停產。這暴露出中國汽車產業鏈條的阿喀琉斯之踵,核心問題是中國汽車產業的集成創新模式忽視了對芯片的自主掌控。
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汽車產業規模佔全球市場的30%,但自主汽車芯片的產業規模只有4.5%,汽車芯片進口率超過90%。能製造出幾噸重的汽車,卻被薄薄的芯片卡住脖子,這凸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在有望換道超車的新能源汽車、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汽車領域,實現關鍵芯片供應自主可控至關重要。在這方面,要徹底放棄過去“市場換技術”不切實際的幻想,依託內外“雙循環”,在“市場育技術”上加大研發和資金投入,狠下決心,苦練本領,更加註重上下游無縫銜接和跨行業研發合作,讓巨大的內需成爲孵化核心技術的澎湃動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我國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進一步凸顯要完成剛剛公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必須背水一戰衝刺達標;對中國汽車產業來說,這是一個實現大且強不容錯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