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平:拜登政府爲何要爲臺海局勢降降溫?

(原標題:劉和平:拜登政府爲何要爲臺海局勢降降溫?)

新聞

劉先生,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在出席聯邦衆議院軍事委員會年度預算聽證會時指出,中國大陸或許會做出“武力攻臺”的決定,但是這件事情不會在未來一到兩年內發生更不會突然之間發生。對此,你作何解讀?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

我注意到,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之所以會作出中國大陸可能會在“6年、8年、10年或20年後攻打臺灣而不會在一兩年內突然“武統”臺灣”的臆測,主要的依據有三個,其一是,“未來一到兩年內,中國大陸將會迎來一系列重要活動,包括2022年2月在北京舉辦冬季奧運會,2022年10月左右召開中共二十大等等,大陸需要爲此營造一個和平穩定的內外部環境”;其二是,“中國大陸尚不具備在短期內‘武統’臺灣的能力,還需要爲此做一段很長時間的軍事鬥爭準備”;其三,“臺灣是一個人口衆多且具備相當防衛能力的大型島嶼,軍事攻佔它將會付出極其高昂且難以承受的代價。”

而在我看來,米利的這一說法,看上去似乎是有理有據頭頭是道,但是,他僅僅是敲到了鼓邊上壓根就沒有抓到問題的本質與核心。我認爲,真正決定中國大陸是否會“武統”臺灣以及在什麼時候“武統”臺灣的因素只有一個,那就是臺灣出現了重大的“臺獨事變,比如民進黨當局公然宣佈“法理臺獨”,或者是美日澳等國家宣佈支持“臺灣獨立”。假如發生了重大“臺獨”事變,那就是“悠悠萬事唯此爲大唯此爲急”,中國大陸無論是面臨什麼樣的重大活動,都得爲此讓步,同時也不管軍事鬥爭準備是否已經充分,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中國大陸都會採取軍事行動,因爲對於中國大陸來講,無論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都沒有讓臺灣獨立付出的代價大。反過來,只要臺灣不發生重大“臺獨”事變,那中國大陸“武統”臺灣就不會有時間表,更不會是當務之急,而是會按部就班地推動中國的和平崛起與民族振興,因爲只要臺灣不獨立,任何事情都沒有中國和平崛起與民族振興這件大事情重要。

我想,中國大陸應該把這個信息準確地傳達給美方以及整個國際社會,避免他們總是瞎猜與誤判形勢,並以此來製造新的“中國威脅論”。

直新聞:

那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得出中國大陸不會在未來一兩年內“武力攻臺”這一結論,又會對接下來的臺海局勢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

大家知道,今年初,時任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卸任前曾在國會作證,他言之鑿鑿地表示,中國大陸將會在未來6年之內“武統”臺灣。而戴維森的繼任者阿奎利諾更是添油加醋地表示,中國大陸“武統”臺灣的時間比想象中的要更近。此言一出,整個美國上上下下立馬就炸了鍋,陷入到了“中國大陸即將‘武統’臺灣”的焦慮症當中。有些美國國會議員甚至進一步表示,中國大陸將會在未來一兩年內就會對臺灣動手。而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國會出臺的一系列挺臺法案,以及拜登政府強行綁架日本澳大利亞韓國介入臺灣問題,都跟這一判斷密切相關。

然而,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得出“中國大陸不會在未來一兩年內‘武力攻臺’”這一結論,顯然是在跟“中國大陸將在未來一兩年內‘武統’臺灣”的言論唱反調。

那麼,戴維森、阿奎利諾與米利,這三位可掌控美國軍事安全的重要人物,爲什麼會在“中國大陸會不會在短期內‘武統’臺灣”這一事關臺灣安全、中美關係前景以及世界和平穩定的大勢判斷上,出現如此重大的偏差呢?這究竟是個人認知能力問題,還是其它方面的原因呢?

我個人認爲,不排除這三位美軍高級將領所作出的判斷,都是在爲拜登政府階段性的臺海政策在造勢。今年初,戴維森與阿奎利諾之所以會危言聳聽地鼓吹中國大陸將會在短期內武力攻打臺灣,是因爲當時的拜登政府需要製造一種緊張氣氛,以便把日本、澳大利亞與韓國都綁上臺海戰爭的戰車。而現在米利之所以會得出中國大陸不會在一兩年內“武統”臺灣的結論,則是因爲拜登政府圍繞着臺海局勢而展開的外交與安全佈局已經基本完成,美日、美韓領導人峰會後的聯合聲明,以及七國集團北約峰會、美歐峰會後的聯合公報,都已經史無前例地宣佈要介入臺灣問題。而在完成這些佈局之後,拜登政府也就有必要適當爲滾燙的臺海局勢降降溫,因爲接下來,拜登政府還準備要安排中美高峰會,跟中國進行戰略對話。這個時候,適當爲臺海局勢降降溫也有助於爲中美接下來的會談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直新聞:

臺灣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本週在接受CNN採訪時表示,中國大陸“武統”臺灣的可能性很大,臺灣需要爲可能發生的兩岸軍事衝突做好準備。對此,你又做何解讀?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

我想,中國大陸觀衆可能會覺得吳釗燮的這番講話鷹派刺耳,但是,假如把吳釗燮接受CNN採訪時所說的話,跟他在今年4月份接受英國天空電視臺的說法做一個對照,你就會發現,吳釗燮發言的調門其實是在逐漸降低的。當時吳釗燮的原話是,“臺灣將會戰鬥到底”。而這一次,他只是在強調,由於中國大陸並沒有放棄“武力攻臺”的計劃,因此臺灣不能心存僥倖,要爲可能發生的軍事衝突做好準備,讓中國大陸“攻臺”時付出一定的代價。我認爲,這個調子,跟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所做出的“中國大陸或許會做出“武力攻臺”的決定,但是這件事情不會在未來一到兩年內發生更不會突然之間發生”是合拍的。這也就意味着,隨着拜登政府在對華關係與臺海問題上的逐漸降低調門,蔡英文當局的調門也在隨之下降。

除此之外,吳釗燮似乎還在借接受CNN採訪的機會,對中國大陸喊話,希望兩岸關係永遠維持當前的現狀,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吳釗燮的這番講話正值美國準備開始跟中方舉行領導人峰會與戰略對話之前,因此不排除吳釗燮拋出訴求,是在爲接下來中美談判試水溫風向

作者:劉和平,深圳衛視直新聞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