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真盼生兒…44歲冒險動刀!產科醫曝「2因子加成」:風險提高了
▲據傳劉真與辛龍爲了想再生個兒子,因此下定決心動心臟手術。(圖/記者張一中攝)
44歲女星劉真於40歲順利生女,與老公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再生個兒子,但因醫師評估先天有心臟宿疾的她不適合再生,因此才決定冒險動手術,沒想到過程中心臟驟停,裝上葉克膜搶救中,但中午也傳來她已平安甦醒中的好消息。臺北長庚產科主任蕭勝文說,本身心臟宿疾加上高齡產婦,不僅對母體存有高風險,對胎兒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蕭勝文主任接受採訪時指出,除了手術修補外,一般心臟瓣膜狹窄有2種處理方式,分別爲「金屬機械瓣膜」及「生物性組織瓣膜」替換,前者需長期服用抗凝血劑,以避免瓣膜栓塞,過去也遇過接受機械瓣膜置換且懷孕生子的產婦,事實上仍可懷孕,只是抗凝血藥物需要換成不影響胎兒的傳統肝素或是低劑量肝素,懷孕過程都要特別注意心臟功能。
至於生物性組織瓣膜,蕭勝文進一步解釋,好處爲抗凝血劑只需服用3個月至半年、也可以懷孕,但壞處爲平均使用15年必須再次手術更換。
蕭勝文指出,心臟一旦開過刀的女患者,因不確定心室功能正常與否,及瓣膜修復後是否存有其他併發症,因此再懷孕前還得依心臟外科醫師專業診斷,待健康狀況許可後才建議開始懷孕。然而他也提及,本身心臟宿疾加上高齡產婦,不僅對母體存有高風險,對胎兒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蕭勝文解釋,女性一般生殖年齡爲20~45歲,而根據國健署定義,懷孕時超過34歲即稱爲高齡產婦。根據臺北長庚醫院婦產科研究,過去28年來女性第一次的生產年齡已從28歲上升至32.6歲,高齡產婦的比例也從11%驟升至40%,生育年齡呈現「極化現象」,從年輕的20多歲,至40歲上下分佈,臺灣女性越來越晚婚,使得現在高齡產婦比例增高,接受人工生殖的比例也相當高。
蕭勝文指出,相較於34歲以下的年輕產婦,高齡產婦最大問題在於胎兒染色體異常風險增加,他舉例:若在39歲時懷孕,當時產下罹患唐氏症寶寶的風險爲1%,但若等到44歲才懷孕,生下唐氏症寶寶風險就會提升至2.5~3%。此外,懷孕時恐合併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前置胎盤的風險也會高於1.5~2倍,還可能合併早產,或是早期胎兒生長遲滯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