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方發債7兆人幣 3月上路

2月20日,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加速趕工。(新華社)

大陸推動地方債務置換計劃爲期3年,今年將進入倒數計時,不僅是最後一年,也是最關鍵的一年。爲了避免地方發債浮濫,財政部已下令嚴格控管發行規模與節奏,一般估計今年大陸發行地方債總規模約6至7兆(人民幣,下同),摺合新臺幣最多32兆元,最快3月就可開跑,爲今年地方債發行拉開序幕。

《中國證券報》報導,今年以來大陸地方發債至今還未見動靜,財政部最近也公佈《關於做好2017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工作的通知》,將從8個方面嚴控2017年地方債發行工作,此舉等同預告2017年地方債發行即將上路。

置換計劃關鍵年

爲了避免地方債發行引爆金融危機,大陸財政部曾提出以3年爲期,完成對非政府債券形式的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的置換,從2015年地方債務置換工作啓動算起,2017年恰好將是第3年,也是這項置換計劃最關鍵的一年。其中城投債將是今年實施置換計劃最重要的債務項目之一。

根據財政部的構想,今年地方債發行將沿用2016年做法,對地方政府置換債券、新增債券及債券餘額實行限額管理,此舉可合理控制地方債務成長,也有利於控制債券市場供給。中債資信預計,今年全年地方債發行總規模將在6到7兆之間,其中置換債券的發行規模在5到6兆元之間,新增債券的發行規模將在1兆元以上。

改善地方債流動性

爲避免發債過於集中,影響到債券市場,甚至衝擊到貨幣信貸。根據財政部規定,地方發行債券要有所控制,每季發行量須控制在當地區全年公開發行債券規模的30%以內,但同時放寬對定向發行置換債券發行節奏的要求,地方可自主確定定向發行置換債券發行進度安排,並且鼓勵地方採取定向承銷方式發行置換債券。

業內人士指出,隨着地方債餘額規模不斷增加、發行交易機制不斷改進,可望改善地方債的流動性。地方債具備安全屬性和免稅特點等優勢,其與國債的利差或逐漸迴歸合理水準,未來投資價值有望得到市場關注。

不過,今年仍是地方債發行的「大年」,市場參與者應注意地方債發行對流動性及城投債估值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