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復甦基礎不牢 刺激政策不宜早退

黑龍江伊春藍莓種植基地工人忙復甦。(新華社資料照片

儘管新冠疫苗上市在望,但今年的疫情恐怕仍會斷斷續續影響到明年,不少大陸國內經濟專家認爲,在疫情仍有反覆的情況下,大陸經濟復甦的基礎並不牢固,尤其是實體經濟仍面臨很大困難,宏觀政策仍須保持力度,不宜太早退出。

路透援引中國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前副院長馬曉河指稱,目前國際形勢不確定性增加,疫情導致外需不足,大陸國內復甦仍乏力,就業壓力較大,民生短板那麼多,培育潛在增長率的新動能還不夠,都需要保持一定的政策力度,都決定宏觀政策不能過早退出。

中國財政科學院院長劉尚希指出,因爲基期效應,明年的經濟數據會比較好看,但日子不一定好過。在復甦不太穩固的條件下,經濟增長潛力有限,內生動力不強;加之大量債務到期,尤其是地方政府,財政一定是緊運行狀態,這也會壓縮財政政策空間,因此當前的經濟發展更需要改革加力。

上週剛剛召開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要用好寶貴時間視窗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認爲,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確實的基調看明年工作任務都很明確,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可以像今年一樣沒必要設置經濟成長目標,只需設置就業目標、人均收入增幅等民生性指標

至於赤字率,來自大陸官方背景的專家們預計可能仍會保持上年水準,尤其在財政緊運行的狀態下,會抑制積極財政政策的發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