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晶片業抗美只能找臺積電舊將 任正非一句話泄真相

華爲創辦人任正非。(美聯社

尚義將回鍋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震撼兩岸半導體業界,聯合首席執行長梁孟鬆因沒被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事先告知,深感不被尊重,導致梁孟鬆在董事會上憤而請辭,替中芯國際在先進製程研發上增添變數。對此,港媒報導指出,華爲創辦人任正非先前指稱「晶片的製造世界第一在臺灣」,並非虛言

華爲心聲社區網站11月11日發佈任正非談話,北京當局面對美國封殺華爲行動,也意識到大陸半導體自主化重要性,但仍面臨不少挑戰,任正非坦言,大陸晶片設計步入世界領先,華爲目前積累了很強的晶片設計能力。任正非強調,「我們國家要重新認識晶片問題,晶片的設計當前大陸已經步入世界領先,華爲目前積累了很強的晶片設計能力;晶片的製造世界第一在臺灣。」指出大陸在製造設備、基礎工業、化學制劑都有問題。

至於這次蔣尚義回鍋,將專注在先進封裝技術,這與過去3年梁孟鬆主導的先進製程研發有所不同,但無論哪條路線,《香港經濟日報》分析,先前外國財經媒體報導,諮詢商Bernstein分析師團隊在報告提到,中芯國際近來的技術發展都能直接歸功於梁孟鬆,至於蔣尚義加入行列副董事長頂多是個顧問職位大方向以及人脈強項沒錯,但在製程技術研發上,梁孟鬆還是這些年成功替中芯國際邁入14奈米、N+1以及N+2製程技術的主要推動人。

《香港經濟日報》認爲,總結來說,梁孟鬆、蔣尚義都是臺積電舊將。華爲2019年就遭到美國商務部出重手,列入實體清單,今年又宣佈只要是使用美國技術的半導體產品與服務,都要經過美國商務部覈准通過才放行,臺積電也宣佈在9月14日後不再供貨給華爲,華爲旗下海思半導體的末代處理器麒麟9000,採用臺積電5奈米制程,原本有機會與蘋果A14處理器一較高下,但隨着美國禁令到來,晶片來源直接遭到阻斷。

這次的「蔣來樑走」,反映就算大陸開始啓動半導體自主化,還是相當依賴包括臺積電等臺灣的半導體高階人才,就算中芯國際背後有國家大基金挹注,季數仍握在別人手上

最新消息指出,川普政府打算在下臺前,將中芯國際等陸企列入實體清單,由於先前中芯國際已經被列入美國商務部的出口管制措施對象美國國防部的與大陸軍方相關企業限制名單,中芯國際遭各方指數公司剔除成分股若中芯國際真的被列入貿易黑名單,不僅半導體生產設備無法進口使用,甚至也將被迫斷絕與美企的業務往來,失去生產先進製程的極紫外光(EUV)光刻機臺,中芯國際未來發展仍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