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農村養老院現退院潮 經濟壓力下選擇回家

▲上海某養老機構打造的幸福養老環境。(圖/CFP)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大陸部分農村養老機構近期陸續傳出「退院潮」。據瞭解,農村周邊的養老機構主要採用「普惠模式」,月收費約在2000元至5000元人民幣(約8900元至2.2萬元新臺幣),由於農村民衆養老金較低,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費用主要來自子女的支持和自身的積蓄,在經濟壓力增加的情下,老年人因而選擇退院回家。

▲大陸農村養老院出現退院潮。(示意圖/CFP)

《經濟觀察報》報導,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顯示,中國農村60歲及以上人口爲1.21億人,這意味着,農村養老機構擁有1.2億的潛在用戶。但這一龐大的市場依然難以維繫農村養老院的運營,目前,普惠型養老機構的收費標準已經被壓縮到極致,大量農村養老機構其實都掙扎在盈虧平衡線上。

2021年,在湖南務工的陳建亮(化名)母親因腦中風失去自理能力,長年和妻子在外的陳建亮不得已將母親送入當地一家養老院,每月收費2600元(人民幣,下同),由他和妹妹各負擔一半。不過,就在2024年上半年,陳建亮尋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家庭收入驟降,陳建亮最終決定將住了三年養老院的母親接回家。

在大陸南方某GDP百強城市經營近十家農村養老機構的張桐表示,老人過去因去世或經濟等原因退院的比例約爲15%,「今(2024)年上半年,許多老人家屬都主動找上門來,因外出就業機會減少、多數時間在家,所以把老人接回去護理。這也導致機構整體退院率提高到25%。」

三家連鎖化養老機構品牌負責人均表示,「今年上半年老人退院的情況明顯多於往年,主要原因是家屬因工作機會減少而賦閒在家,但總體規模不大。」

▲西安某養老機構內的工作人員與長輩們互動。(圖/CFP)

大陸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事建築業的農民工比例從2021年的19.0%下降至2023年的15.4%,約975.7萬農民工退出建築業。除直接退院,轉至較便宜的養老機構也是一種選擇,負責南方三個省份農村養老機構運營的宋濤指出,今年以來,一些老人家屬反饋在外務工的收入出現一定程度下滑,但因老家無人護理,只能將老人轉至同城每月便宜幾百元的養老院。

相較於二三線城市周邊農村出現的情況,北京市養老機構盈利狀況十分嚴峻,只有4%的養老機構實現盈餘,62%的養老機構需要10年以上的投資才能回本。

另一方面,農民領取的養老金平均爲每月204.7元。相比於2500元/月以上的普惠型養老機構費用,農民養老金只是杯水車薪。

▲經濟條件惡化下,大陸農村部分家庭選擇讓長輩離開養老機構回家照護。(示意圖/CFP)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民政部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每千人擁有養老牀位數目標。對此,宋濤表示,一些地方爲了達成目標,不顧當地農村、鄉鎮的實際需求來佈局養老機構,「受限於經濟能力和養老理念,農村老人除非迫不得已,一般都不會住進養老機構。很多高齡老人前一天可能還在山上種地,第二天就癱瘓在牀,因此許多農村養老機構的空置率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