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者:美國將「迴歸」全球化或許是個錯覺

大陸學者美國將「迴歸」全球化或是個錯覺。圖爲2020年1月15日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簽署儀式華盛頓舉行。(新華社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公共事務學院教授程亞文13日在《環球時報撰文指出,美國政府將在一週後權力交接。有關拜登政府未來內外政策的討論和預期將會逐步得到驗證。在這些討論中,一種說法認爲拜登將對川普政府諸多舉措「清零」,甚至將美國內政外交政策「恢復」至川普執政前的狀態,這在相當程度上意味着迴歸以往的全球主義和多邊主義。這或許是個錯覺。

程亞文表示,美能否「重啓」全球化備受關注。很多人對川普政府的「逆全球化」操作備感失望,認爲這不僅惡化國際關係、加劇世界政治緊張,也進一步撕裂美國社會、強化政治紛爭。現在拜登有可能重啓全球化和多邊主義,這重新點燃了他們的希望。

程亞文認爲,無論拜登曾經多麼認同歐巴馬時期美國的內外政策,經歷過去4年,今天他所面對的也已是新現實。雖然川普即將卸任,但「川普主義」仍廣泛存在於美國社會並將繼續作用於美國政治,這不是拜登想回避就能迴避的,因爲「川普主義」折射了當今美國需要面對的不少真實問題挑戰

程亞文稱,過去4年川普政府的所作所爲,客觀上已將一個關鍵性問題帶入美國話語場,那就是全球化和多邊主義對美國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相反?這就需要重新理解「全球化」。

程亞文,美國在二戰結束後主動幫助歐洲殖民國家重建工業基礎,向冷戰前沿戰略要地盟友單方面開放市場,以及後來接受中國參與全球化進程,都是同一邏輯在不同時期的類似演繹,這也是過去一些年間「將中國納入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這一話語的由來,以及全球化、多邊主義和戰後國際秩序實質所在。

程亞文說,戰後一段時期內資本與政治在美國的協力共進關係,正是在過去一些年的全球化進程中被侵蝕的,簡單回到以往的全球化和多邊主義,意味着政治進一步被資本所駕馭,這對美國內政外交來說幾乎是不可承受之重。

全球化有其成本,在不少美國人看來,在這一輪全球化的初始和展開中,美國曾爲實現冷戰的政治目標和「規制」中國,主動出讓市場和放鬆對資本的管制,但損失是美國自身實體產業的衰敗和競爭力弱化。這個成本,美國今天還願意或能夠承受嗎?

程亞文強調,全球化不再可能沿原有軌道繼續下去。拜登政府在進行政策選擇時的限度,很大部分就來自全球化的限度。他或許還會重拾「全球化」「多邊主義」這些概念,但非常可能的是,這些舊詞語將被添加進新的內涵或被「基因改寫」。與4年前相比,拜登在今天看到

的美國和構想的美國未來,都應該已發生些許變化,這決定了他雖然會部分承繼歐巴馬政府時期的政策,但又不得不因應新的形勢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