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研製水下永動機器人 將用在全球海洋觀測計劃

海洋污染也是現今全球棘手環境問題。(示意圖/pixabay免費圖庫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船重工集團20日向外公佈,中國大陸研製出第一個深海型海洋溫差自供能漂浮標樣機,實現了「水下永動機器人」的理論。而這個技術已經領先國際水平,將會用在全球海洋觀測計劃(Argo計劃)中。

新華網報導,Argo計劃是一個快速、準確、大範圍蒐集全球海洋上層(從海面到2000米深度)的海水剖面資料。據瞭解,這個計劃會在

全球大洋中,每隔3個緯度便放一個浮標,所以將會有數千個漂浮組成爲龐大的海洋觀測網測量海水的溫度鹽度壓力

據悉,這種浮標的壽命很長,不容易損壞,不需要日常的維護,所以減少了許多人力資源。但是目前的浮標都屬於鋰電池,所以成本比較高,而且工作壽命只有3至5年,失效後還會造成海洋的污染。

科學家爲了降低污染,利用潮汐能波浪能、溫差能等形式產生了海洋再生能源。據瞭解,溫差就是利用水體朝向溫度差異吸取能量。此外,溫差具有再生、清潔、輸出波動優點,非常適合Argo浮標。

但溫差能的技術比較難,涉及了材料機電、控制、系統工程領域,所以歷經了4年才取得多項專利。據瞭解,目前浮漾標機可以搭載搭載CTD(溫鹽深)、溶解氧、pH、聲學光學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