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姜、粉姜、老薑、薑母差在哪? 各有「超狂優點」

吃薑不怕冷!嫩姜、粉姜老薑薑母差在哪? 各別「超狂優點」一次曝。(示意圖/常春月刊提供)

姜原產於東南亞熱帶地區,是東方料理中十分常見的佐料姜爲姜科植物姜的新鮮根莖,花朵呈黃綠色,其根莖具有一種特殊的香氣和辛辣味,姜的根莖肥大,呈不規則形狀,由若干小塊相互連接,外表呈淡黃色,無論是鮮品幹品,皆可作爲料理調味用。

此外,把姜拿來炮製後,可作爲中藥藥材之一,也可以沖泡草本茶,至於薑汁還可用來製成甜品,如薑糖、薑汁撞奶、薑母茶等。

姜含薑辣素 促進新陳代謝、血液循環

姜所含的薑辣素,對於消化及循環的停滯具有調節的作用,並可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能改善手腳冰冷、畏寒等循環不良症狀。

同時,姜作用於體內具有暖和臟腑的功效,並藉由排汗的方式,幫助身體釋放毒素,同時也能促進皮膚及末梢神經的循環。

姜齡不同 功效有所異

根據不同的生長期,姜又可分爲生薑(嫩姜)、粉姜、老薑、薑母。

《生薑》:日式料理中常會搭配生薑來食用,而姜的地下莖在幼嫩時即採收,外皮乾淨,帶有紫紅色的鱗片,即爲生薑。文獻上記載生薑屬涼性,具有「養胃醒肺」的功效,跟溫熱性質的老薑完全不同。

《粉姜》:姜在幼嫩期不採收繼續成長,直至外皮由黃白色轉爲土黃色,此時口感最爲細緻,即爲粉姜(又稱爲「肉姜」)。粉姜是塊莖顏色比生薑深,比生薑老一些,屬溫性,可降低食物的寒涼性,而在所有姜種之中,粉姜最能促進體內澱粉酶的作用,具有「健胃津脾」的功能

《老薑》:肉姜不採收持續成長,待姜肉纖維化後才採收,此時的姜種則爲老薑。老薑的辛辣程度排名爲所有姜種的第一位,外皮幹皺灰土色,盛產期爲每年的3月、8月,對人體具有「暖胃潤肺」的幫助。

《薑母》:老薑不採收留種至翌年,與生成的子姜一併挖出的姜種,稱之爲「薑母」。薑母含有姜油烯,有活血化瘀功能,且除了可以防止血管增生、抑制癌細胞藉由血管增生而擴散,還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預防中風的發生。

根據不同的生長期,姜又可分爲生薑(嫩姜)、粉姜、老薑、薑母。(圖/常春月刊提供)

然而,生薑與老薑皆屬於同一種植物。生薑色淺、肉嫩、多汁芳香,不辣又開胃,產期適逢夏季,大約在每年的5月;生薑脆且少辛辣,栽種時間較短,外表呈現淡白的顏色,肉質柔嫩且多汁,一般用來切絲、切片醃漬或在夏令開胃菜食用。

老薑則較爲辛辣,栽種時間較生薑久。老薑莖肉萎縮少汁,多渣難消化,但姜愈老,辛辣味愈強,驅風能力愈佳,用來暖和身體的中段,能夠刺激身體活力和提升體溫(中醫說它用於「回陽救逆」,其效甚佳),並能有效解除體內液體、血液、代謝的阻滯。

一般老薑會用來烹調提味或泡茶喝,如薑湯薑茶,由於老薑耐貯藏,因此價格波動不大;此外,老薑、幹生薑也可磨粉服用,經胃黏膜吸收,可直接抑制胃蠕動的頻率,能有效舒緩胃部的不適。

而生薑也具有減緩腸胃蠕動及收縮的作用,對於害喜時的噁心感、嘔吐等情形,有改善的效果。

姜具預防感冒、止痛 最忌發黴幹扁

姜被證實具有預防感冒、止痛、止偏頭痛的功效,其中姜烯酚、姜油酮、姜油醇桉葉油精、薑辣素等屬揮發性成分;另外,還含有維生素C、鎂、磷、鉀、鋅等多種營養素

然而,選姜最忌發黴幹扁。生薑辛辣芳香,是家庭做菜時必備的調味材料,也具有食療的作用,料理時加入生薑,可以增加菜餚的鮮美度,且其表皮薄膜狀,摸起來觸感滑嫩,吃起來纖維質較少,口感較脆,適合做沾姜泥或蒜泥佐調味,也可製成醃生薑或切絲生食

料理時加入生薑,可以增加菜餚的鮮美度。(圖/常春月刊提供)

●老薑適用於口味較重烹調 姜齡4年等級最好

老薑呈土黃色,外皮較厚且纖維較粗化,由於辛辣味強的特性,適合用於口味較重的烹調,一般在爆香、蒸煮時都會用到。

此外,老薑也多運用在薑母茶、薑母鴨麻油雞燒酒雞、羊肉爐、三杯雞、蛤蜊湯、豬肝湯等的料理中。

目前市面上老薑大多爲2~3年左右的年輕老薑,一般姜齡4年的老薑等級最好;好的老薑,表皮愈多層代表年份愈老,選購時要注意整體的形態要飽滿,切忌有發黴或是幹扁的情形。(編輯樑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