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綠皮書:2020~2021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發佈
2021年4月2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在京發佈了《旅遊綠皮書:2020~2021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全書圍繞“旅遊業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通過三篇主報告和近20篇專題報告,對2020~2021年中國旅遊發展進行了透視和前瞻。
2020年,我國旅遊發展高潮迭起,熱點頻出。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的梳理和提煉,該年度中國旅遊十大熱點爲:紓困政策推動旅遊市場復甦;諸多國字品牌優化旅遊供給;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建設破題;旅遊企業有爲擔當共克時艱;海南離島免稅吸引消費迴流;科技助力防控加速發展變革;文博搞活嘗新煥發空前魅力;數字賦能產業促動旅遊轉型;直播電商出圈試水旅遊銷售;丁真新晉頂流引發營銷熱潮。
爲全面揭示我國不同社會羣體旅遊狀況的變化及未來預期,《中國國民旅遊狀況調查(2020~2021)》從旅遊時間、活動、消費、動機等方面系統反映了我國不同性別、代際、收入、教育水平、職業以及區域國民的旅遊狀況。研究發現:我國國民旅遊半徑擴大,逐步從周邊遊走向省外遊,自然觀光遊最受歡迎;一部分出境遊轉化爲國內遊,高端遊、小衆遊和定製遊成爲重要挖掘點;以00後爲代表的Z世代旅遊羣體消費特點鮮明,更關注旅遊目的地的娛樂和購物條件。
圍繞“旅遊業高質量發展”這一年度主題,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從行業、資源和區域等角度進行了全方位分析。具體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在新的發展背景、格局和形勢下,景區、旅行社、郵輪、酒店、網絡預約等核心行業和關鍵領域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是國家公園、國家文化公園與世界地質公園等如何處理好資源管理與旅遊開發的關係;
三是從區域層面來看,如何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中更好地發揮旅遊的作用、旅遊如何促進區域平衡發展、高鐵旅遊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等等。作爲“旅遊綠皮書”的傳統優勢板塊,國內旅遊、入境旅遊、出境旅遊、港澳臺旅遊等報告則爲讀者瞭解相關市場發展提供了翔實數據和系統分析。
綠皮書中指出,從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角度而言,要特別關注三個問題:
其一,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旅遊爲民,發揮旅遊帶動作用。一是要豐富優質旅遊產品供給,實現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與旅遊產品和服務的深度結合有助於促進旅遊業發展質量的提升。應加快發展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爲特徵的智慧旅遊,深化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二是要着力滿足大衆旅遊特色化、多層次需求,堅持旅遊爲民。隨着“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勝利達成,旅遊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支撐消費升級的作用更加突出。應充分調動小微企業積極性、鼓勵旅遊細分市場創新,使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旅遊產品和服務均能實現有效供給。三是要助力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發揮旅遊業綜合帶動作用。對於欠發達地區而言,應通過發展旅遊業塑造區域比較優勢,充分吸收勞動力就業,發揮旅遊業對其他生活服務業的輻射作用和綜合帶動作用。
其二,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化文旅融合,激發旅遊行業創新。一是要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旅遊業國內市場巨大、開放程度高,在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應進一步破解阻礙旅遊市場發育的體制機制桎梏,深化旅遊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實現旅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二是要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過增加文化內涵來促進旅遊發展,通過旅遊發展傳播和彰顯文化。從產品層面向業態層面和公共服務體系層面推進文旅融合,不斷拓展文旅融合的廣度和深度。三是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擴大內需爲戰略基點,加強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落地,藉助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在線直播等形式不斷創新旅遊消費場景,形成旅遊行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其三,立足國內大循環,釋放旅遊消費潛力。“十四五”時期,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雙循環相互促進依然是我國旅遊經濟發展的基本格局。從疫情帶來的旅遊需求變動來看,短途遊、自駕遊、生態遊、康養遊等有望成爲中短期旅遊市場支撐國內大循環的典型形式。旅遊業應主動適應消費需求變化,進一步用好金融財稅、用地規劃、人才培育等政策工具,更好地實現復甦和發展。要從提升消費品質出發,關注市場需求變化,提升旅遊服務品質,釋放旅遊消費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