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該不該爲大降價后冠脈支架質量擔憂

均價從1.3萬元跌到700元――首批國家集中帶量採購的冠脈支架天津開出令人震撼的“地板價”。與2019年相比,相同企業的相同產品平均降價達93%。由於此次採購的冠脈支架數量佔全年需求量的八成,有人不禁擔心,便宜能有好貨嗎?均價700元的冠脈支架能用得上、用得好嗎?

在“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等傳統思維影響下,此次冠脈支架集中採購後降價幅度超過九成,會不會影響產品質量?這是很多人關心的一個問題。畢竟企業不是慈善機構,而是追求利潤的“經濟動物”,當集中採購大幅壓縮企業利潤,不排除企業打質量的主意

對此,國家醫保局官員明確表示,降價主要是降在中間環節生產商仍有盈利,不存在降低成本來彌補利潤的動機。此說法道出了集中帶量採購的最大優勢――直接和生產商“砍價”,擠掉了冠脈支架中間成本(如代理成本、推廣成本等),生產商仍有錢可賺。

專家透露,部分支架成本甚至只有兩三百元。而且,中選支架產品質量都是經過市場檢驗的,也能消除公衆對支架質量的擔憂。此前不少藥品集中採購之後,價格大幅下降也沒有影響到質量。所以,對於冠脈支架降價超九成後支架質量的擔憂純屬多餘。

假如有中標企業在降價後玩“降質把戲,將面臨多種風險,比如面臨行政處罰風險。根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第66條規定,生產、經營、使用不符合強制性標準或者不符合經註冊或者備案的產品技術要求的醫療器械的,有相應處罰措施。一旦出現質量不合格的冠脈支架給患者造成嚴重後果,患者或患者家屬必然會依法進行索賠,這對企業是一種風險。更大的風險在於,中標企業有可能因爲問題支架被“踢”出國家集中採購名單、醫保目錄等,這也意味着違約企業由此失去中國這個市場。

一方面,中標企業仍有利潤空間,同時銷量會大增。另一方面,假如企業降價又“降質”,將面臨違法違約風險。從理論上推測,中標企業不會也不敢玩冒險的把戲。所以大家對質量問題的擔憂完全沒有必要,但監管部門醫療機構對支架質量仍須重視。

不管中標企業有沒有“降質”念頭監管者都應該通過嚴格監管形成威懾力,只有監管者始終緊盯支架質量不放,問題產品纔沒有機會登場。尤其要關注一種情況,即冠脈支架原材料等生產成本一旦大幅上漲,某些企業會不會以“降質”節省成本?

實際上,冠脈支架降價超九成之後,值得警惕的問題是供給。在集中採購期間,冠脈支架生產成本是相對穩定的,在落實合同供應階段,一旦成本大幅波動,可能影響正常供應。

不過,我們對冠脈支架供給問題也不必太過擔心。因爲斷供是一種違約行爲,企業未必敢失信。此次中標名額有10個,即使某家企業違約,也不會影響整體供給。據悉,對於中選產品的質量,有關部門也將加強監管。對於中選產品的保供,也是監管的重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