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翔》習川達成協議 臺灣更不利

圖爲美國總統川普(左)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本報系資料照片)

最新一輪美中高層貿易談判剛落幕,同時傳出兩國領導人將於2月會面,雖然結局仍難以斷定,但目前可確定的是:全球兩大經濟強權在纏鬥大半年後都備感壓力,希望能在3月1日期限達成協議中美最終若能達成協議,就證明蔡政府聯美抗中」戰略的誤判,將使得臺灣未來在中美臺關係中處於更不利的地位。

回顧2018年,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發動全面性的貿易大戰及其衍生的效應,加上牽扯地緣政治議題,以致雙方終須對決的「修昔底陷阱」論述甚囂塵上。最近美國司法部起訴華爲,並要求引渡「華爲公主孟晚丹,又添加了陰謀論,結果不但是中美兩敗俱傷,全球經貿體系與金融市場也遭波及,夾在兩強之間的臺灣自然無法倖免。

去年美中貿易逆差不但未減,反達3230億美元再創新高;美國道瓊指數從去年10月的高點狂瀉5千多點,華爾街一度進入熊市;再加上近日川普關閉政府一戰全盤潰敗,川普聲望頻頻探底,亟須在對中國貿易問題上扳回一城。同樣地,去年大陸GDP成長雖仍有6.6%,卻是28年來最低點,預測今年更將退到6.3%。大陸對外擴張遭到圍堵及內部政治因素等,迫使習近平一改強人作風,在此次給川普的信函中表達希望雙方能「各退一步」。

中美兩虎相爭,民進黨政府的處境最爲尷尬,雖然臺灣高達41%的出口目的地是大陸及香港,每年享有的貿易順差超過800億美元,可說是臺灣最重要的外貿生命線,但在蔡政府「親美、仇中」的意識形態下,臺灣孤注一擲選邊美國,並甘爲馬前卒,主動宣佈配合抵制大陸產品的行動。

中美貿易戰也對臺灣造成嚴重衝擊製造業景氣燈號自去年11月開始,已連續兩個月出現代表衰退的「藍燈」;出口自去年第3季起開始疲軟,去年11、12月甚至出現負成長,這些都與中美貿易戰有關聯,而今年情勢可能更爲嚴峻。

雖然川普與習近平都表達解決爭議的強烈企圖心,但並不能保證雙方所有的歧見能一次解決,除了關稅及貿易逆差,還有更困難的中國政府補貼國營企業經濟型態、強制技術轉讓、關稅及非關稅障礙結構性問題。多數專家普遍認爲要在3月1日前達成共識仍有變數。特別是川普說他要的是一個「非常全面性」的協定,因此,未來的20多天雙方談判代表的攻防將更趨白熱化

川普在推特上表示,「我的朋友習主席將親自和我開會,討論和商定一些長期存在的困難點,並做出最終協議,這將會是非常全面的交易,沒有什麼問題是不能解決的。」從川普外交思維決策風格及人格特質分析,他的推文已傳達了要和習近平達成協議,而一切榮耀歸屬於他的強烈意志。在川普的外交信念中沒有永久的敵人或朋友,只有利益,臺灣絕對不會是例外。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