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F16V或獅鷲 菲要砸331億

洛克希德馬丁生產的F-16V新型戰機。(洛克希德馬丁)

菲律賓防長羅倫沙納(Delfin Lorenzana)證實空軍正針對多用途戰機專案評估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的F-16V,還有瑞典紳寶集團(Saab AB)的「獅鷲」(Gripen)等兩款戰機。

據《詹氏防務週刊》(Jane's Defence Weekly)與航太網(Aerospace.com)報導,先前一名菲律賓空軍高級官員透露,軍方已編列11億美元(約331億臺幣)預算,計劃在接下來5年採購一款多用途戰機。

2014年馬尼拉以4.2億美元(130億臺幣)向韓國航空宇宙產業(Korea Aerospace Industries)採購了12架FA-50入門戰機,如今都已交機

從2015年起,菲國空軍駕駛FA-50,正式填補F-5戰機2004年退役留下的空窗,重返超音速時代。事實上,2000年時,馬尼拉主要把重心放在反暴亂任務上,但自北京南海持續擴權,將爭議島礁軍事化後,菲國也重新考慮傳統戰力。馬尼拉正尋求升級多用途戰機,致力加強防空系統

而多用途戰機是菲律賓地平線2號武裝部隊現代化方案(Horizon Two of the Armed Forces of the Philippines Modernization Program)的一部份,預定2018-2022年執行,以採購更多對外防禦裝備。而任何獲選的戰機,都必須要能與現有涵蓋範圍約250海浬雷達系統整合。

F-16V與「獅鷲」的最高速度都是2.0馬赫,也都能掛載多款武器,不過先前羅倫沙納說,就採購和維修價格而言,「獅鷲」是最便宜的一款戰機。此外,他還表示,雖然洛馬提議要馬尼拉採購美國F-16戰機,但是「太貴了!」

F-16自1970年代末就開始生產,至今製造了超過4,600架,全球有近30個國家都是用戶,而70批次的F-16V是最新版。其中最顯著的升級,就是APG-83「主動電子掃瞄陣列雷達」系統,而這納入了F-22與F-35戰機的雷達技術,並具備一次追蹤多達20個目標能力

此外,它的駕駛艙經過改造,油箱在上機身,以提高戰鬥範圍,而「聯合頭盔瞄準系統II」(Joint Helmet Mounted Cueing System, JHMCS),則能使駕駛用眼睛看着目標,就能鎖定敵機發射飛彈

由於打造F-16V的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也生產了F-35與F-22戰機,因此融入部份技術,好讓它跟得上時代。

另一方面,據紳寶官網說,「獅鷲」C/D能進行空對空,空對面作戰,並執行偵察任務。其中「獅鷲」C爲單人座,長14.1米,翼展爲8.4米。最大起飛重量爲1.4萬公斤,空機重量爲6,800公斤。機上有8個武器掛載點,並有一門27mm毛瑟(Mauser)BK27航空機炮

而「獅鷲」D則爲雙人座,長14.8米,翼展爲8.4米。最大起飛重量爲1.4萬公斤,空機重量爲7,100公斤。機上有8個武器掛載點,並有一門27mm毛瑟(Mauser)BK27航空機炮。

官網說,「獅鷲」C/D很容易加裝武器,能攻能守,而同款戰機間能互通有無,自動傳輸有關目標、威脅、位置、燃料與武器狀況戰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