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成健保燒錢疾病首位!營養師曝日常飲食護腎秘訣

飲食應該多攝取蔬菜、高纖維食物,保護腎臟示意圖。(圖/pixabay)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健保署日前公佈108年十大最燒錢疾病,慢性腎臟病名列第一,統計全臺洗腎人數也攀升至9.2萬人。營養師分享日常腎臟保健方法,飲食上應該掌握三多三少,舉例來說,水分就應該多攝取,每公斤體重喝30㏄水,可增加新陳代謝;應該少吃的鹽,每天不要超過1茶匙食鹽(6g)。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國人罹患慢性腎臟病人數衆多,觀察背後主因,有46%新洗腎患者糖尿病控制不佳,導致腎臟病變。

雖然臺灣糖尿病患的年齡大多爲65歲以上族羣,但隨着國人飲食西化、飲食精緻化,手搖飲料、精緻高糖蛋糕餅乾甜品越來越容易取得,根據2019臺灣糖尿病年鑑顯示20~39 歲年齡族羣,糖尿病發生人數從2010~2014五年間有成長趨勢,顯示年輕族羣對於腎臟的保健防範也不容小覷。

潘富子建議,腎臟的保健應從日常生活中飲食與生活習慣做起,包含3多、3少、4不、1沒有,還有1個必要。

3多:多纖維、多蔬菜、多喝水。多吃蔬菜增加膳食纖維及含豐富鉀離子,鉀離子可幫助鈉離子排出體外,可預防高血壓,進而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及降低腎臟負擔。適量攝取水分,每公斤體重喝30㏄水,可增加新陳代謝。

3少:少鹽、少油少糖。控制鈉的攝取量,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相當於1茶匙食鹽(6g)。常吃甜食,攝取過多熱量,會造成肥胖,增加糖尿病的風險

4不: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不明的藥。

1沒有:沒有鮪魚肚,避免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羣的機率。

1個必要:定期安排健康檢查。輕度中度慢性腎臟病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明顯症狀,要及早發現腎臟病變就得靠健康檢查。常見的腎臟健康檢查有:抽血、尿液檢查、腹部X光檢查、腎臟超音波、腎臟切片檢查電腦斷層攝影(CT)。

潘富子提醒,採取健康的飲食型態,有助於遠離慢性腎臟病危險因子(,若等到腎臟已發展到慢性腎衰竭階段,纔想要改吃健康的飲食,屆時必須經過與醫師及營養師討論評估,才能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飲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