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面對美國 中方做了一次有歷史意義的撥亂反正
中美阿拉斯加“2+2”對話很可能被歷史大書特書,它在中美關係處於十字路口的重要關頭舉行,承載了很多負重。中美應如何相互認知,又應如何打交道,能不能擺脫美國一些力量推動的愈來愈重的對抗氛圍,世界都在觀察、消化對話傳出的信息。
中美阿拉斯加“2+2”對話 圖源:@CGTN微博
對阿拉斯加對話的預熱早就開始了,美方釋出一系列強硬的言行向中方施壓,他們的這一姿態一直延續到對話的開場白。美方在超時的公開發言中對中國進行無端攻擊,尤其是點了從新疆到香港的多項中國內政,試圖先聲奪人,佔據對話優勢。
中方對話者楊潔篪和王毅以變應變,坦然陳詞。楊潔篪強調,“你們在中國面前沒有資格說,你們從實力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王毅表示,美方干涉中國內政的“這個老毛病要改一改了!”
當地時間3月18日王毅、楊潔篪出席中美高層戰略對話 圖源:外交部網站
這是中美最近幾十年前所未有公開面對面的交鋒。它很有衝擊力,對美方長期以來的對華認識和態度提供了一次斷然矯正。它告訴華盛頓,美方不要再繼續假裝他們可以對中國指手畫腳了,那個時代早已結束,他們必須以平等、相互尊重的方式同中國打交道,解決兩國之間的問題。
隨着中國快速發展,中美實力差距不斷縮小,美國產生了戰略危機感,中美關係嚴重動盪。重新穩定中美關係,平等互視,彼此尊重,尤其是相互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是根本之道。規則必須以聯合國體系爲基礎,不能是“美國優先”的,不把這個基準搞清楚,一切都是歪的,扭曲的。
華盛頓不斷把歪理當正理講,一口一個美國和它的盟友,一邊破壞規則一邊大言不慚地宣揚“以規則爲基礎的國際秩序”。它談的所有一切都是以美國爲中心的,其實是白人至上主義的,美國和其少數盟友的利益成了談論是非的出發點。
中國代表團做了一次有歷史意義的撥亂反正。他們的立場陳述對美方的說法形成強有力的駁斥,相信對美國的慣性思維形成了應有觸動,也會推動國際社會的思考。這個世界的是與非不是華盛頓說了算的。儘管改變華盛頓的對華思維絕非簡單之事,註定要在漫長的博弈中逐漸發生,但阿拉斯加很可能會被歷史看成這個進程的一個里程碑。
中國仍希望與美國保持正常關係,開展互利合作。中方的這個願望同樣百折不回。在激烈的開場白之後,中美代表團進入了閉門的實質性對話。兩國團隊都承受住了一見面就交鋒的衝擊,兩國輿論也似乎都迅速適應了這樣的場面,我們認爲這當中也不乏積極的信號。
中美是世界兩大力量,有多少分歧,雙方都不應衝動地給兩國關係“掀桌子”。其實,共存和以某種方式開展合作是中美的唯一選擇。願意不願意,雙方都得學會耐心,探索相互妥協,在磕磕絆絆中追求戰略上的共贏。
清醒些,雙方主動這樣做,哪方軸一些,被動也得這樣做。21世紀不會給中美關係第二個答案。
另據報道:
"這樣的中國 美國總統裡拜登算第一個見識"
“外交場上罕見的公開交鋒”,是衆多外媒今天看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開場白部分的感受。這場活動近期吸引了全球媒體目光。
對於美方不行待客之道,中方嚴正迴應,一方面反諷是“我們把你們想得太好了,我們認爲你們會遵守基本的外交禮節”,一方面提醒“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在CNN看來,這樣的你來我往表明,拜登團隊在海外要與日益崛起且自信的中國角力,在國內又面臨嚴峻挑戰。而他們面前的中國,已經認爲自己與美國處於同等的競爭環境,不滿足於扮演一名初級合夥人——拜登可能是首位面對這樣一箇中國的美國總統。
新加坡《聯合早報》的看法與許多媒體不同,認爲雙方發言“都不是即興而爲,而是做了充分準備與沙盤推演”。
而這次,《紐約時報》當起了“和事佬”,批評拜登的對華態度“夠了”,還建議美國政府“佔領高地”,找到緩解緊張局勢的方法。
但正如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所說,雙方在開場白的時候就充滿火藥味和戲劇色彩,並不是中方的初衷。更重要的是,開場白後面還有正餐。
楊潔篪在中美高層戰略對話開場白中闡明中方有關立場。圖自新華網
外交場上“罕見”、“出人意料”的脣槍舌戰
當地時間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舉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
美國《國會山報》和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將中美在阿拉斯加會晤的開場白插曲,形容成了“不同尋常、不符合外交習慣”的脣槍舌戰。
路透社則說,拜登政府上任後的首次中美高層會晤開局激烈,雙方罕見地公開尖銳指責對方的政策,凸顯了雙邊關係緊張程度。
在這樣的高級別會議上,面向記者的開場致辭通常只有幾分鐘,這次卻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兩國代表團爲媒體何時被帶出會議廳產生了異議。
路透社報道中國網友反應稱,中國社交媒體上的許多網友認爲中方官員表現優秀,甚至將這次會晤稱爲“鴻門宴”,美方缺乏誠意。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說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中出現了“外交場上罕見的公開交鋒”。開場陳述迅速偏離鏡頭前常見的外交辭令,中方的一連串反駁“出人意料”。
報道截圖
“這樣的中國,美國總統裡拜登可能第一個見識”
值得一問的是,中美會晤上的插曲,真的如此“出人意料”嗎?
《紐約時報》在“中美對話:朋友和敵人的會面”一文中指出,這是自拜登政府上任以來,兩個全球大國之間的首次高層會談。
白宮和國家安全記者桑格(David E. Sanger)認爲,這就是一場發泄情緒、用於衡量彼此優先事項的會議。他極力製造對立稱,“我們又回到了超級大國相爭的現實世界——一個崛起的、雄心勃勃的大國與一個原有大國的較量。”
甚至,“我們以前見過這畫面。想想美國在19世紀90年代崛起的時候,英國不得不決定是在世界體系中爲我們騰出空間,容納我們,還是抵制我們的擴張。”
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則渲染稱,這是拜登政府“首次有機會”展示將如何應對布林肯口中的“21世紀最大地緣政治考驗”。
CNN這邊還發現,中美前腳要舉行會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後腳就將於下週訪華。
而在拜登當選之前,中國就已經明確表示,儘管希望重啓與華盛頓的關係,但要按照他們自己的方式。
文章進一步分析,尤其自2010年以來,中國一直呼籲建立一種‘新型大國關係’,構建一種更加均衡的關係框架,這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華盛頓拒絕。但拜登可能是首位面對這樣一箇中國的美國總統——他們認爲自己與美國處於同等的競爭環境,不滿足於扮演一名初級合夥人。
圖自CGTN
儘管中方明確表示更喜歡穩定的關係,但特朗普政府的激進行爲已經說明,中國能夠經受住美國施加的很多壓力,無論是貿易關稅、制裁還是外交壓力。
這場交鋒又表明,拜登團隊在海外要與日益崛起且自信的中國角力,在國內又面臨嚴峻挑戰,尤其中方說不定可以藉此突顯美國的疲弱。
“雙方都不是即興而爲,而是做了充分準備與沙盤推演”
所以,新加坡《聯合早報》評價這場“硬碰硬”並非意料之外。
《聯合早報》發現,輪到中方發言時,楊潔篪與美國“硬碰硬”,不僅強力駁斥美國的指責,還針對美國譴責中國的合理性發動攻勢。除了闡明中國的立場,楊潔篪更多的是對美國的“訓斥”。
跟美國攤牌,告誡美國改變動輒干涉中國內政的“老毛病”,不再以俯視態度跟中國說話,這是中方代表對美方發出的明確信號。
這家新加坡媒體認爲,縱觀整個火星四濺的開場,美國先發制人的言論強硬,楊潔篪具有戲劇性的回擊辛辣且更具攻擊性,而王毅、布林肯、沙利文隨後的補充與迴應則在維護立場的同時,讓會談還能繼續談下去。
歸根究底,在這類備受矚目的會談上,對陣雙方的發言都不是即興而爲,而是做了充分準備與沙盤推演。這既然是美國新政府上臺後,中美高層的第一次直接交手,雙方必然要在首場高層會談的第一天開場定調,必須先“硬碰硬”,誰都不願爲之後的談判與中美交往先露出任何退讓或軟弱。因此,或許雙方早就準備好首日“互懟”,在規劃中,而非意料之外。
“拜登先生,夠了”
但對於這樣的美國政府,有人已經看厭了。
18日的對話議程告一段落,《紐約時報》網站刊登文章“拜登先生,對中國的狠話說夠了嗎”提出,適度措施可以扭轉兩國關係的危險衰退。
美媒指出,上任近2個月以來,拜登政府從特朗普政府那裡繼承下來的混亂、不一致的對華政策,遲遲沒有改善。
“這種激烈的交流只會加劇世界上兩個最強大國家之間關係的危險衰退。”
作者建議,既然各國政府都有發言權,美國就應該“佔領高地”,找到緩解緊張局勢的方法。
而其中一個可行辦法是,扭轉特朗普政府終止學術交流、驅逐中國記者和關閉領事館等行爲。“這些都是小措施,但可能有建立信任的意義,爲日後在更棘手問題上進行更具建設性的交流鋪平道路。”
在3月19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多家外媒就中美高層戰略對話首日議程提問。
CNN記者的問題立場明顯:關於美中阿拉斯加對話,第一,中方說,美方開場白致辭嚴重超時,違反外交禮儀,也不是待客之道。中方稱美方致辭嚴重超時的根據在哪?第二,有美方官員表示,中方表現顯示,中方來阿拉斯加似乎更傾向於作秀(intend on grandstanding),更聚焦的是戲劇化表現而非實質性會談(public theatrics and dramatics over substance),你對這種說法有何迴應?第三,官方媒體和社交媒體上,包括很多紅底黑字的“大字報”,很多報道都把中方說的話放到了網上。中方有關的表述是否更多針對國內民衆?
發言人趙立堅一一回應表示:
“關於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中方已經發布了消息稿。”
“關於第一個問題,中方代表團官員已經就中美高層戰略對話進行了背景吹風,其中也涉及到了你的這個問題。中方是帶着誠意應邀去安克雷奇同美方進行戰略對話的,並做好了按雙方事先商定的程序和安排開展對話的準備。但美方在先致開場白時嚴重超時,並對中方內外政策無理攻擊指責,挑起爭端。這不是待客之道,也不符合外交禮儀。中方對此作出了嚴正迴應。”
“關於你提的其他問題,中方在有關消息稿中也明確表達了中方的立場。是由於美方不遵守事先有關發言時間的約定,是美方挑釁在先,挑起爭端在先,所以雙方從一開始在開場白的時候就充滿了火藥味和戲劇色彩,這不是中方的初衷。”
趙立堅之後還強調,中方是帶着誠意和建設性態度與會的。阿拉斯加州是美國最靠北的州。中國代表團成員抵達阿拉斯加的時候,不僅感受到了阿拉斯加寒冷的天氣,也感受到了美國主人的待客之道。這次開場白後面還有正餐。我們希望美方能夠同中方相向而行,按照兩國元首除夕通話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CNN後續也報道稱,中美閉門會議的氣氛似乎更爲融洽。一名白宮高級官員在第一次會談結束後對記者說,對話是“實質、嚴肅和直接的”,遠遠超出原定的2小時。“正如我們計劃的那樣,我們利用這次會議概述了我們的利益和優先事項,我們也從中方那裡聽到了同樣的話。”
當地時間3月18日22時許,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第二場會議結束。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向記者透露,第二輪會談還算順利,談了很多地區問題,明天還有很多問題要談。
而對於媒體報道的第一輪會談時氣氛緊張情況,王毅則迴應說:“談不上緊張,雙方闡述各自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