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監管兩面夾擊 赴美上市陸企單月市值蒸發11.2兆

中美市場監管部門近期分別加強對陸企監管措施,7月以來在美國上市陸企的市值已蒸發超過4000億美元。(圖/路透)

中國當局近日對陸企發起新一輪監管風暴,嚴重打擊了外國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興趣,7月以來在美國上市陸企市值蒸發已超過4000億美元(合臺幣11.2兆元)。隨着美國監管機構亦同時出手加強對中概股的管理,中資對外國投資者的吸引力恐將進一步下降。

《美國之音》指出,上月初中國監管機構對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祭出整頓與懲罰措施,滴滴股價隨即暴跌。近日中國以違反市場秩序爲由,對更多私營科技和線上教育公司進行打擊,在大陸股市與美國股市都引起新的陸資風暴。與此同時,美國監管機構也增加了對中概股的壓力。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亦宣佈,爲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將要求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前進行額外的涉及監管風險的資訊披露。

在中美兩國監管風暴的雙種壓力下,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公司的信心驟降。據全球財經資訊及分析應用程式提供商慧甚(FactSet)公司的數據,自7月份以來,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市值已累計蒸發超過4000億美元。

報導說,中國政府對陸企監管作爲的不確定性,給全球投資者帶來更大壓力,近期的事件再次提醒他們,投資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所需要承擔政治風險。國際投資集團表示,鑑於中國在社會穩定的優先考量上增加對其資本市場的干預,該公司的資產配置組合將盡可能排除中國公司的股票。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副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也認爲,中國的監管打擊嚴重損害資本市場對中國公司的估值,因此投資者會將這些公司排除在投資組合之外。

報導說,中國科技股表現在7月創下了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差的一個月,追蹤中國科技股的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Nasdaq Golden Dragon China index)下跌超過20%,大陸網路巨頭騰訊和阿里巴巴的股價也分別下跌16%和10%。市場分析人士建議,投資者最好順應中國的監管大勢,避免押注受到高壓的行業。

報導表示,大陸的監管風波令投資者擔憂,他們認監管打擊將蔓延至其他民生領域。面對此種不確定的監管風險,美國證交會亦表態稱,除非中國公司充分解釋其法律結構並披露中國政府幹預其業務的風險,否則將不允許中國公司在美融資。

分析認爲,在目前美中競爭的緊張氛圍下,中國政府不可能同意讓陸企滿足美國的審查要求,而美國監管者也不會相信中國只是在調整監管行動的說辭。美國證監會計劃在未來幾個月開始實施《外國公司問責法》,最快會在兩年內將不符合美國審計標準的陸企從美國市場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