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內鐵路打造綠色通道 不讓長頸鹿低頭過

新華社內羅畢3月11日新媒體專電記者盧朵寶 孫瑞博)在肯尼亞蒙內鐵路一處涵洞中,“拯救大象”組織負責人本森·奧馬興奮地指着黃泥土上幾處深深淺淺的動物腳印說:“看,這是獅子,它從涵洞中通過!這邊還有一隻小的,可能是母子!”

涵洞頂上用油漆刷着“DK236”字樣,表明此地距蒙內鐵路的起點蒙巴薩236公里。由中國路橋集團承建的蒙內鐵路,連接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和東非第一大港蒙巴薩,預計今年6月開始試運行。根據遠期規劃,該鐵路將連接肯尼亞、坦桑尼亞烏干達盧旺達布隆迪和南蘇丹等東非6國,規劃全長2700公里,建成後將成爲東非一條鐵路大動脈

鐵路的修建引起了肯尼亞動物保護組織的關注。蒙內鐵路全長480公里,其中有120公里穿越察沃國家公園。動物保護組織擔心,鐵路可能影響野生動物的自由遷徙。

如何將鐵路對野生動物的影響降到最低?中國路橋集團一位負責人說,蒙內鐵路從立項開始就注意到這一點,從設計階段就把“綠色環保”作爲定橋開道、築路建基前提指導原則。

比如,在線路選擇上,活躍着多種野生動物的察沃國家公園佔地約2萬平方公里,公園東北端至西南端最長有240公里,與蒙內鐵路走向相同,無法做到完全避免。於是在路線設計上,蒙內鐵路與既有的A109公路和米軌鐵路並行,避免了對公園的二次破壞。

在保護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等方面,蒙內鐵路項目部和肯尼亞野生動物保護局合作,調研沿線野生動物遷徙種類和遷移路徑,根據大象、長頸鹿等動物的活動習性,結合沿線河流溝渠設置了專門的野生動物通道。

察沃河大橋就擁有這樣一條野生動物通道。作爲肯尼亞最長的鐵路橋之一,察沃河特大橋長2公里,有59座橋墩,最高處高35.1米。“這叫平地起高橋,爲的就是讓野生動物能夠暢通無阻,”中國路橋集團蒙內鐵路二標項目部副經理餘金楠介紹說。

奧馬曾多次在察沃國家公園調研蒙內鐵路對大象生活習性的影響。他說,察沃河特大橋對野生動物的遷徙基本上沒有影響。“這麼高的橋,動物們就當它不存在,遷徙起來毫無障礙。”

這正應了蒙內鐵路野生動物通道設計的初衷。據介紹,蒙內鐵路沿線所有橋樑式動物通道淨高均在6.5米以上,野生動物中的“高個子”長頸鹿成年時大約在5.5米至5.8米。如此設計曾讓中國外長王毅“點贊”。2016年,王毅在內羅畢與肯尼亞外長阿明娜共同召開的記者會評價說:“長頸鹿穿過可以不低頭、不彎腰,那是一幅多麼美妙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

除了橋樑式野生動物通道,蒙內鐵路沿線還在小河溝處設置涵洞,既方便斑馬等動物飲水,也方便小型野生動物穿過鐵路。

那麼動物們真的會使用這些通道和涵洞嗎?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奧馬笑着指了指察沃河特大橋動物通道附近的一堆糞便說:“那就是證據!由於大象夜間活動的生活習性,你們白天不會看到它們穿越通道。”

奧馬告訴記者,大象是野生動物中比較聰明的,它們大概幾星期就能適應動物通道。最“害羞”的是長頸鹿和黑犀牛,不過假以時日這兩種動物也都沒有問題。“我知道青藏鐵路藏羚羊通道現在使用率已經達到100%,我對蒙內鐵路也有同樣的信心。”

天色漸暮,正當大家遺憾不能親見大象穿過動物通道時,一匹斑馬慢悠悠地走到眼前。它無視人羣投去的目光,徑直走過動物通道,消失暮色中。

(原標題:蒙內鐵路打造綠色通道 不讓長頸鹿低頭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