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發展格局打好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

形成以國內循環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競爭優勢戰略抉擇。“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意味着要着力打通國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以滿足國內需求作爲出發點和落腳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意味着在發揮國內市場優勢的基礎上,繼續推動與各國的分工合作、互利共贏,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

其中,推動產業現代化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一環,需貫徹新發展理念,適應質量發展要求,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爲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一)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產業鏈是指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於一定的技術經濟聯繫和時空佈局關係而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形態。當今世界,隨着產業分工持續深化,國際競爭表面上看是產品之間的競爭,實質上是產業鏈的競爭。產業鏈現代化是產業現代化內涵的延伸、細化,其實質是用當代科學技術和先進產業組織方式來武裝、改造傳統的產業鏈,推動產業發展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使產業鏈具備高端鏈接能力、自主可控能力和領先於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水平

我們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迫切需要構建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與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環境相適應的產業體系,特別是要加快提升產業基礎能力、促進產業鏈升級,進而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

現實地看,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水平還不夠高。一方面,作爲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我國製造業最大的優勢在於產業門類齊全和產業鏈的完整性,但也要看到,產業大而不強、產業基礎不夠牢固、傳統競爭優勢趨於減弱、總體處於中低端水平等問題依然存在,需通過推進產業鏈現代化加快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另一方面,我國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所必需的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等,尚有一些受制於人,在產業鏈關鍵環節存在“卡脖子”現象,需進一步突破產業鏈控制力不強等瓶頸,不斷保持和提升產業競爭力。

由此可見,我們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打好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是必然選擇。

(二)

推動產業鏈現代化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較爲長期的任務,既要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又要深入研究發展實際,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

要以創新驅動爲立足點。關鍵是立足自身實際,科學規劃定位,找準創新的發力點結合點。需圍繞產業鏈佈局創新鏈,依託創新鏈提升價值鏈、完善資金鍊,不斷運用高新技術來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縱深推進新興產業發展,加快發展生態工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全方位、全體系、全區域、全領域推進創新驅動;需堅持市場導向和應用牽引,聚焦關鍵共享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等方面的創新,發揮重大平臺作用、企業主體作用人才支撐作用,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加快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政策鏈、資金鍊深度融合;需有針對性地加強產業鏈監測、分析和預警,提高不同行業應對國際國內供應鏈波動的抗風險能力。

要以補鏈強鏈延鏈着眼點。我們要強化“鏈式思維”,同時向“網狀思維”轉變,立足主導產業,強化產業上下游延伸、左右鏈配套,不斷拉長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集聚效應,當務之急是加快產業鏈補鏈、強鏈、延鏈。需強化補鏈,加大對區域特色產業集羣產業鏈缺失環節的招商力度,加快完善新興產業鏈;需實現強鏈,通過尋求戰略合作、引進先進技術和資本等,推進本地特色產業集羣“強筋壯骨”,有效提升發展質量;需突出延鏈,積極推動本地特色產業集羣向上下游延伸,實現與現代服務業等的深度融合。當前,補鏈強鏈延鏈要注重量質並舉,搶抓經濟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和調整的機遇,發揮本地區位、人力資源等優勢,積極推動新興產業佈局,以及承接轉移。同時,聚焦重點產業、匯聚招商合力、抓好服務落地,引進更多符合國家政策和投資方向、符合經濟轉型升級需求、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項目。

要以培育龍頭企業爲發力點。打好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一個關鍵抓手就是培育壯大一批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龍頭企業、領軍企業。只有以龍頭企業爲核心,進一步增強產業鏈上下游的系統性、協同性,才能形成“聚而優”的產業鏈生態。各地各部門需全面梳理支柱產業骨幹企業配套產業鏈上的弱項缺項,突出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制定重點產業鏈培育方案,積極培育掌握關鍵環節核心技術的企業,着力打造好百億級、千億級的現代化產業鏈。(作者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南工業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 李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