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司改:陪審參審 公開辯論

蘇建和 (吳家豪攝)

立法院前靜坐民衆 (吳家豪攝)

支持者手持「反對排除陪審制」等抗議標語,表達對執政當局在立院臨時會有意通過「參審制」,排除「陪審制」的不滿。(陳怡誠攝)

民間司改基金會董事長林永頌、扁案律師鄭文龍等人今日下午舉行「陪審參審一併試行」總統府繞行活動,並在開始前於立法院大門口受訪表示,香港剛通過的港版國安法中,刻意排除陪審,證明越專制獨裁就越害怕陪審制。如今北市府拉高司法高度採陪審,政府卻向下沉淪堅持參審。若民進黨再繼續一意孤行,請公開電視辯論來說分明。

今日除林永頌、鄭文龍外,律師張靜、三死囚冤案當事人蘇建和、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委員王薇君等人也都到場聲援。現場聚集支持民衆約百人。

林永頌指出,民進黨的黨綱以及歷次所提的修法版本都是陪審制,不明白爲何如今只剩參審制,審案過程中法學專業當然很重要,但若有法官加入,和參與的參審者一起討論,恐會有威權效應,影響其他人對個案的見解,陪審則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林永頌說,法官不就個案向參與審判的一般人民表示意見,這樣是比較好的制度,也許現在可以先退讓,讓陪審、參審同時並行,至少不可以排除陪審。

鄭文龍表示,參審制是假改革,無法讓法官公正、改革司法弊病,會導致貪污、政治判決、恐龍判決繼續。司法要民主化,就是採陪審制,也能讓政治惡鬥的案件消失。

鄭文龍指出,目前提出的兩制並行中,陪審制包含貪污、賄選、集會遊行法、內亂外患、反滲透法等等,這些就是過去政府最容易用來修理政敵的司法案件類型。

鄭文龍說,這次民進黨主導要通過的參審制,完全沒有這類社會上最容易指摘的案件類型。香港在7月1日通過的港版國安法中,就刻意在第46條中排除陪審,證明了越專制獨裁的制度就越害怕陪審制。

鄭文龍表示,臺北市政府已在今日宣佈訴願、國賠案件開始試用陪審制,爲何柯文哲市長願意採用,政府不能採用?北市府拉高司法高度,中央政府的司法高度向下沉淪。

鄭文龍說,爲推動兩制並行,讓臺灣司法民主化、公正陪審的機會,因此今天舉辦這場繞行總統府運動,若民進黨堅持要推動參審制,請公開來電視辯論。

鄭文龍表示,臺灣的司法改革已經到了關鍵的十字路口,要往前走,不要用沉淪的參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