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大老才能監督民進黨」 許信良:誰說陳菊不適任?

陳菊出任監察院院長。(圖/翻攝陳菊臉書

記者黃巈禾/臺北報導

總統英文提名陳菊出任監察院長,引發在野黨反彈。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29日在臉書聲援陳菊,他表示,只有民進黨的黨國老所領導的監察院纔能有效監督民進黨政府,且陳菊對民主臺灣和對民進黨的貢獻,比于右任之於國民黨的黨國,有過之而無不及,誰能說陳菊不是適當的監察院長人選

許信良娓娓道出監察院的歷史,1957年12月10日,監察院通過以陶百川爲首的10名國民黨籍監委聯名彈劾當時的國民黨籍行政院長俞鴻鈞的提案,導致俞鴻鈞辭職下臺,若發生在今天,不難想像其震撼,何況處在蔣介石獨裁集權高峰的1950年代,該彈劾案對當時蔣介石的統治威權是一大沖擊,據說蔣介石十分震怒,有意開除提案的這10名監委的國民黨籍,卻不了了之,因爲當時的監察院長是國民黨的黨國大老於右任。

許信良指出,于右任是國民黨的前身中國同盟會會員,比蔣介石年長,也比蔣介石更早參加由孫中山所推動的中國革命運動,蔣介石再怎麼不高興,也只得讓于右任幾分,1950年代是國民黨政府體制內的監察權行使的黃金年代。

除了彈劾俞鴻鈞案,許信良提到,讓國民黨側目的還有1955年陶百川等5名國民黨籍監委對被羅織陸軍二級上將孫立人部屬涉及匪諜兵變冤案提出的調查報告,這份報告認爲全案純屬子虛烏有,徹底否定由當時的副總統陳誠領軍的「總統府九人專案調查小組所作的認定,而1950年代的監察院能對國民黨的威權統治發揮暮鼓晨鐘的警醒作用,固然有像陶百川那樣風骨錚錚的鐵漢委員,也有像于右任那樣擋風避雨的大樹院長。

對於陳菊是否適任監察院長,許信良認爲,在國民黨一黨專政的年代,只有國民黨的黨國大老所領導的監察院纔能有效監督國民黨政府;同樣道理,現在是民進黨完全執政的年代,只有民進黨的黨國大老所領導的監察院纔能有效監督民進黨政府。

此外,許信良強調,民主最根本最核心的是人權,陳菊半生從事人權工作,更重要的是,有大功於臺灣民主,有大功於民進黨,陳菊是1970年代臺灣民主運動最重要的組織者,那個年代的民主運動最終促成民進黨的成立,促成臺灣今天的民主,陳菊對民主臺灣和對民進黨的歷史貢獻,比于右任之於國民黨的黨國,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從這個角度看,誰能說陳菊不是適當的監察院長人選?

許信良還說,陳菊不是謹小慎微的人,勇於任事,又長年執政,她的風風雨雨是很自然的,就因爲她勇於任事,可以期待她所領導的監察院不會是「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的冷衙門,「她有值得珍惜的歷史地位,在她的晚年,她不可能去糟蹋!勉乎哉,永不退縮的美麗島民主老兵!」

至於監察院存廢議題,許信良提及,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的監察院,是一個獨立行使監察權的機構,根據孫中山的主張所制定的,孫中山主張把監察權從立法權分開,因爲兼有監察權的立法權會強大到讓行政權無所作爲,民進黨主張廢置監察院,是希望把監察權迴歸立法權,這種主張認爲只有得到立法權支持的監察權纔能有所作爲,但當代民主政治的發展讓這兩種想法都站不住腳。

許信良說明,政黨政治是當代民主政治最普遍,且最強而有力的趨勢和特色,因此,黨同伐異不但是勢所必然,且是理所當然,在這樣的大形勢之下,歸屬於立法權的監察權將毫無作爲,因爲執政的國會多數不可能監督同黨的政府,而國會少數對政府的監督也必定被執政黨的國會多數完全否決。

許信良以美國國會對總統川普的彈劾案爲例指出,民主黨衆院擁有多數,因此提出彈劾案;共和黨參院擁有多數,因此否決彈劾案,政黨界線分明,沒有是非,只有立場;因此,作爲憲政機構獨立存在的監察院還是有它繼續存在的必要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