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人都看不下去 郭正亮:別縱容李登輝的親日史觀

李登輝。(圖/記者張一中攝)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總統李登輝自7月訪日以來,不斷髮表親日言論,包括認爲釣魚臺屬於日本,以及臺灣抗日史實,引發軒然大波。東吳大學教授、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22日發表文章,批評李登輝若是一介平民,大可以像臺北市長柯文爸媽享有言論自由,但他既然是卸任元首,就應該接受更嚴格的檢驗

郭正亮刊登於《美麗電子報》的文章〈臺灣人不能縱容李登輝的親日史觀〉指出,從7月22日李登輝獲邀到日本國會議員會館演講,到8月21日日本右翼雜誌刊出李登輝特稿,都可看出日本政界刻意在9月3日中國大陸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之前,透過「李登輝之矛」攻打「兩岸抗戰紀念之盾」。就此而言,李登輝突然被日本政界密集凸顯吹捧,其實只是作爲日本對中國的博弈棋子,用來抵消中國對日本山雨欲來的「抗戰勝利70週年」文宣攻勢而已。

郭正亮強調,李登輝的日本認同經驗,並不能代表當時多數臺灣人的主流價值。以1943年爲例,臺灣總人口659萬人,當時包括自願和強迫,臺灣人投入日本軍參戰有8萬人,軍屬軍夫12萬人,合計20萬人,只佔1943年總人口百分之三。此外臺灣人改日本姓名者,直到1943年12月,據統計也只有1萬7526戶,共12萬6211人,只佔總人口不到百分之二。這些改姓名的臺灣人,或是因爲在殖民政府任職,或是因爲有求於殖民政府機關,或是因爲身爲士紳屢遭殖民政府勸進,對臺灣多數基層民衆來說,「臺籍日本皇民」其實就是少數「親日高級臺灣人」。

▼郭正亮。(圖/翻攝自Youtube)

換句話說,李登輝成爲日本皇民改名「巖裡政男」,只能代表百分之二的臺灣人經驗,李登輝和兄長投入日本軍參戰,也只能代表百分之三的臺灣人經驗。李登輝充其量只能代表少數「臺籍日本皇民」史觀,多數臺灣人既不願改日本姓名成爲皇民,也不願投入日本軍參戰。如果不能從更全面角度,瞭解當時多數臺灣人的感受和立場,就是明顯以偏概全、扭曲歷史

郭正亮指出,李登輝投書日本右翼雜誌之後,呂秋遠律師幫他辯護,認爲李只是「說出事實」而已,並以1945年5月臺北遭到美軍轟炸、導致死亡3000多人爲例,說明當時臺灣是日本殖民地,和中美兩國站在對立面,「沒有臺灣抗日的事實」。但如果比照李登輝「親日史觀」,韓國人也可以說「沒有朝鮮抗日的事實」,但戰後韓國人卻從來不如此認爲。儘管當年也有10萬朝鮮日本兵,還有遠比臺灣人還多的朝鮮人改日本姓名,但從來沒有韓國人會以「這就是歷史事實」的態度來自我辯護,更不可能以「當年曾爲日本皇民」爲榮!

郭正亮強調,就在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向韓國抗日人士紀念碑獻花下跪、爲日本對朝鮮殖民統治表示由衷道歉的關鍵時刻,曾做過12年中華民國總統的李登輝,卻故意配合日本政界,說出讓臺灣淪爲國際笑柄、完全以偏概全的親日言論。對比亞洲各國反省檢討日本殖民侵略歷史,對比全世界熱烈討論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臺灣繼續淪爲亞洲親日孤兒,繼續縱容李登輝「親日史觀」橫行無阻,纔是臺灣人的真正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