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趙永升:「對華依賴論」爲何站不住腳

名家觀點》趙永升:「對華依賴論」爲何站不住腳。(視覺中國)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全球創新與治理研究院研究員趙永升3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一些歐洲政客認爲的所謂對中國資本和產能的「過度依賴論」,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上都站不住腳。「對中國資本過度依賴論」是一個僞命題。「對中國產能過度依賴論」也是一個僞命題。

趙永升稱,作爲中共二十大之後首位來訪的歐盟領導人,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的此次訪中引人注目。在與米歇爾的會談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中歐關係發展提出四點看法:「要秉持正確認知」「要妥善管控分歧」「要開展更高水準合作」和「要加強國際協調合作」。這四點看法的關鍵字分別是「認知」「分歧」和兩個「合作」,其中「合作」佔比一半,可見中歐合作的意義之大。

關於中歐之間的投資,一個重要趨勢值得關注,那就是中國經歷四十餘年改革開放後,已從原先的「純資本輸入型」經濟體越來越朝向「資本輸出型」經濟體演變。這個資本流的方向變化,不僅針對第三世界國家,而且也針對以歐美爲代表的發達經濟體。這也是爲何英國《金融時報》近日會以〈中國收購成爲一些歐洲國家的「地緣政治前線」〉爲題大做文章。

趙永升認爲,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既缺資金又缺技術,之後持續幾十年的外國直接投資爲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提供了關鍵的資金支持。如今,歐盟經歷了和部分仍經歷着三重危機——「歐債危機」「疫情危機」和「地緣危機」。給歐盟經濟和社會帶來深層次打擊,尤其在資本領域已經使哪怕是德國和法國這樣的經濟體也出現資本流短缺之困。

資本困境不僅出現在歐盟國家的中小型企業,也出現在大型乃至特大型企業,甚至出現在像漢堡這樣的城市裡。與此同時,經過數十年的資本和產能積累,中國已經出現一定的「資本過剩」和「產能過剩」現象,恰好可以和歐盟形成這些方面的互補。

趙永升表示,一些歐洲政客認爲的所謂對中國資本和產能的「過度依賴論」,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上都是站不住腳的。「對中國資本過度依賴論」是一個僞命題。歐盟在經歷三重危機之際無疑極度需要外部資本的注入,而世界上能夠提供如此龐大資本數額的國家並不多。更何況這屬於純粹的商業行爲,有規範性的條款加以約束,何談「依賴」?當年中國處於發展相對弱勢的時候,尚且不懼歐美資本的輸入,如今發達且強大的歐盟沒有理由對一個新興國家的資本輸入過度擔憂。

趙永升強調,「對中國產能過度依賴論」也是一個僞命題。在一個邊界開放的區域內,經過自由競爭,基於各種生產要素的成本和技術含量,針對一種產品在理論上最終只會有一個最優「生產中心」。這個理論已經被實踐證明。經貿領域邊界的開放是經濟全球化的最終結果,如此來說,倘若按照最優理論而言,同一種產品只會有一個生產中心,這個中心大概率將在中國而非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