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樂十年鄭和船隊曾停靠 長樂雲門寺挖出紀念石雕

長樂雲門寺挖出白石浮雕,疑與鄭和有關。(圖/東南網)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始建於宋代的長樂雲門寺年久失修,近日,該寺的正殿拆除重建時,工人地基中挖出精美的石雕,石雕上雕刻着宋代的文武官員,人物栩栩如生。歷史專家初步判斷,該石雕爲明宋之物,或爲明朝時期長樂人爲紀念鄭和所刻

《東南網》報導,15日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長樂市人大教科文衛委主任蔣濱建獲知此消息後致電。記者隨後來到長樂雲門寺施工現場並看到新出土的石雕。石雕有三塊,均爲花崗岩材質,一塊青石浮雕,兩塊白石浮雕,浮雕邊沿有斷裂的痕跡,青石浮雕上雕刻着文官、武官和佛像,栩栩如生,白石浮雕上則雕刻着一名戴着官帽大人牽着一名小孩,人物惟妙惟肖,另外一塊半圓戒石斷成兩截

據女住持傳源法師介紹,雲門寺正殿由於年久失修,被白蟻侵蝕,危及古建築的安全,近日在拆除重建挖掘正殿地基過程中,工人們意外發現了埋在地下的精美石雕。

長樂歷史老師鄭巧蓬對長樂歷史深有研究,「經初步考證,該石雕爲宋明時期的雕刻。」據他介紹,雲門寺位於長樂市琴江鶴山,始建於宋嘉定元年(1208年)。雲門寺與鄭和關係非同一般,永樂十年(1412年),鄭和率船隊西洋攜2萬多舟師駐長樂太平港,給長樂帶來繁榮與文明,曾多次到雲門寺修建法宇雕塑佛像。

永樂10年(1412年)11月,明成祖下達第四次航海命令。這一次,鄭和船隊繼續往西,將東非沿海列入了航程之內,進一步擴大同海外各國的交往與貿易。此次航海時間較長,鄭和於1415年回國,分遣船隊一年後返回。可以確定就是在鄭和第四次下西洋前修復了雲門寺,現存建築保留明代風格。大殿單檐山頂木構,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前有庭院,左右爲鐘鼓樓,均爲攢尖頂

據《長樂六裡志》記載及民間傳聞,明初雲門寺遭遇一場大火,雲門寺所剩無幾。永樂十年,鄭和登雲門寺,贈巨資重建雲門寺,致使寺廟重放光彩

文武百官的石雕不可能隨便做,只有像鄭和這樣的高官纔能有資格設立,猜想是民間爲他雕刻的。明朝時期,長樂人爲了感激鄭和恩德,在雲門寺立了鄭和長生位和鄭和木刻像,底座爲四角金剛頂託,中間人物爲鄭和,上面爲木刻鄭和像。」

鄭巧蓬說,文革中,雲門寺遭到破壞,唯獨鄭和木刻像保存至今,可惜石雕底座不知去向,一直沒有找到。發現的石雕可能是當時被破壞後,被人特意藏放在佛座底下,才得以保存至今,但是否就是這座挖出的石雕底座有待進一步考證。

鄭巧蓬介紹,鄭和第四次下西洋,作爲回教徒的鄭和希望藉助佛祖神力來保佑他平安率領龐大的舟師完成下西洋的使命,所以青石石雕突出對佛的虔誠,四周由四大金剛護法,鄭和希望佛主引導他平安到達西域,追求他的遠洋之夢。

而長樂市科技文體局副局長劉端佳也表示,特別是其中的兩塊白色浮雕年代久遠,上面雕刻的戴着宋代官帽的大人牽着一名孩子,可能隱藏着一段頗有意思的故事,遺憾中間殘缺。儘管如此,仍是極爲少見的石雕。

雲門寺罕見石雕的發現也引起福建省文史館館長盧美鬆館長的關注。盧美鬆在收到現場的石雕照片後表示,從照片看,這是很有價值的古代石雕,至於具體年代,他準備近期請福建博物院專家一起到現場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