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大電廠種「國寶」 覆育臺灣大豆降蟲害

臺灣特有種大豆成功覆育。(圖/臺電網站)

生活中心/南投報導

中南部瀕臨絕種稀特有種植物「臺灣大豆」,8年前被臺大退休教授黃增泉無意間在南投仁愛萬大電廠松林分廠周遭發現;臺電已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合作保存基因,以備蟲害時協助解決問題

歷經8年監測、3年採種覆育,臺灣稀特有種的大豆又在南投仁愛萬大地區回覆生命力,臺電14日特在覆育所在地萬大電廠舉辦發表會,並結合當地愛國小萬大分校全校40多名師生栽種體驗,一起呵護臺灣大豆幼苗的同時,也用自己的雙手灌溉出對故鄉土地落地生根的情感與認同。

臺電表示,奧萬大楓葉名聞全臺,但大家或許不曉得在南投萬大地區還有另一種的稀特有植物-臺灣大豆,臺灣大豆最早在1928年由日本植物學者島田彌市於新竹竹東郡採集發現,其種子雖然只有芝麻般小小顆而且黑嚕無法直接食用,但具有食用大豆種源與基因改良潛力

根據農委會統計食用大豆(毛豆)佔農產品外銷第二名(僅次於蘭花),產值高達19億臺幣,在日本市佔率穩居第一,號稱綠金奇蹟,若目前臺灣種植的大豆發生病蟲害,臺灣大豆的純正基因或可協助解決問題,臺電已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合作保存臺灣大豆的基因

臺電2004年展開萬大水庫松林分廠環評,擔任環評委員的黃增泉於生態調查中發現臺灣大豆的蹤跡,爲避免萬鬆水力發電工程影響當地生態,臺電遂嘗試於萬大電廠內進行臺灣大豆的監測覆育工作。

從2005年起開始迄今已累積30季以上的監測資料,2011年秋季進行採種及保存作業,2012年春季開始育苗及試移植,目前臺灣大豆蹤跡難覓,萬大電廠的覆育更顯彌足珍貴。

臺電表示,萬大電廠與親愛國小萬大分校結緣超過一甲子,除了發電運轉,樂見電廠開放與地方社區交流共鳴,把電廠化身爲生態教室,成爲當地學童成長記憶的一部分。目前萬大電廠正着手規劃在萬大舊郵局址,與萬大分校合作設立臺灣大豆生態環境展示中心,未來將結合再生能源並開放生態導覽。

臺灣大豆小百科

臺灣植物誌第三級稀特有種植物(第三級稀特有種定義:分佈廣泛,但分佈區數量少,當開發行爲於此類植物生育地進行時,易導致棲地減少及數量下降,但尚不致於使該種立即絕滅。

主要分佈於中北部低海拔地區的大豆,爲世界重要糧食作物,具食用大豆種源與基因改良潛力,野生大豆爲大豆育種改良之重要基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