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不愛媽?厭世女兒養成記

同婚專法上路第一天,厭世姬(右)早上與伴侶簡莉穎(左)登記結婚,也是新書上市日子。(許文貞攝)

不愛父母可以嗎?臉書粉絲團「厭世動物園」近年以厭世圖文竄紅,打中年輕人社會生存的心聲。不過頂着臺大光環作者「厭世姬」,乍看是勝利組,背後卻有一段被媒體標爲「母憂鬱、父自殺」的人生故事。在父母過世後十年,她決定以書寫整理過往,在新書《厭世女兒》中提出疑問,「沒有辦法對父母說『我愛你』的人其實很多,寫了這本書,我想讓讀者們也知道,他們不是孤單的。」

厭世姬表示,近年每逢父親節和母親節,她都會在臉書上發文表示自己沒有在過節,引起很多粉絲迴響,「前陣子我在臉書專頁上發問卷,問了粉絲『你有辦法對媽媽說我愛你嗎?』等問題,很驚訝的,說沒有辦法的人有三到四成,說一言難盡的也有一兩成。」

厭世姬表示,有些人像她一樣,面對父母親憂鬱症或躁鬱症,因此壓力很大,甚至自己也受到影響,有些人則是遇到家暴、性侵等問題。「無法對媽媽說愛」有時也讓人恐懼,「每到母親節,廣告總是打着母愛偉大之類的話,對困擾於家庭關係的人來說是很大的壓力。」

厭世姬的母親因爲憂鬱症,經常以言語傷害、貶低女兒,讓她因此長期處於自我厭惡的情緒中。母親罹癌過世後,父親又在半年後自殺,自殺前甚至還幫感冒的女兒煮了一鍋雞湯。厭世姬從大學下課回家,發現父親自殺離世後,忍不住想問:爲什麼爸爸不能爲我活着?

厭世姬回憶,母親罹癌後數度向她表達歉意,她始終沒有正面迴應。直到臨終前,母親陷入昏迷,「我覺得她好像在等我的回答,也擔心她放不下,想讓她心無罣礙的離去,所以我告訴她,我原諒她了。但實際上我並沒有真的原諒她。」

直到這次寫書的過程中,厭世姬的感覺起了變化,寫下「就算依舊會憤怒,就算不能原諒,但可以接受。我接受媽媽不是那麼完美的媽媽,也接受自己不是那麼完美的女兒。如此一來,我就不用回答那個愛或不愛的問題了。」

厭世姬表示,「在寫的過程中我突然理解,說『原諒』的時候是有對錯的,就是你做錯了,所以我原諒你,但『接受』不是這樣。『接受』沒有對錯,不管是誰對或誰錯,它就是已經發生了,所以我選擇接受,接受事實原貌就是這樣。」

雖然透過寫作梳理自身經驗,厭世姬的身體卻用感冒、尋麻疹胃痛與之抗衡,「我胃痛到無法睡覺,中間幾度想放棄寫書,但又覺得藉由這個機會整理思緒感受很重要。完成這本書,就像是度過了一個階段。每年到父母忌日的時候,我都會寫下『我過得很好』。今天同婚合法,我跟伴侶結婚,我覺得自己的確過的很好。」

★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諮詢專線:0800-788-995(24小時

生命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