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環寶:杜祥琬院士表示,能源低碳轉型與保障能源安全並行不悖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國家能源諮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杜祥琬出席“清潔能源多一小時”啓動儀式暨清潔能源發展論壇,並作《“雙碳”目標和風光發展》的主旨演講。杜祥琬院士表示,碳達峰、碳中和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國策,是能源革命的兩個里程碑,是引領我國及時實施低碳轉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同時,中東部能源發展要注重集中式與分佈式相結合。

杜祥琬指出,雖然近年來我國的能源強度和碳強度已經有了明顯降低,但目前仍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同時,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效率偏低、高碳發展路徑依賴慣性大等四大挑戰不可忽視。“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是一個長達幾十年的科學轉型過程,政策性很強,需要把握好節奏,防止一刀切、簡單化,同時也要防止轉型不力帶來落後和無效投資。”

對於低碳轉型和能源安全的關係,杜祥琬認爲,能源低碳轉型與保障能源安全並行不悖,不僅要保障能源的供需安全,能源、經濟社會發展也需要有合理的增長。“從長期來看,供給側的優化、提效、服務將增強能源安全性和獨立性。可再生能源比例的增高使能源的安全性、獨立性更好。”

同時,杜祥琬強調,要重新認識我國能源資源稟賦,要看到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是我國資源稟賦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國發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資源基礎是豐厚的。目前,由於技術進步、成本下降,風光經濟性大大增加,成爲風光大發展的前提。

杜祥琬認爲,碳達峰、碳中和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國策,是能源革命的兩個里程碑,是引領我國及時實施低碳轉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

對於我國東西部的能源發展,杜祥琬給出不同建議。

我國中東部是能源電力的主要負荷區。杜祥琬認爲,中東部能源電力的發展要採取“身邊取”與“遠方來”相結合的方式。首先是“身邊取”,實在不夠再與“遠方來”相結合。中國東部有相當高比例的自給能力,可以成爲能源的產消者。所謂產消者,就是不僅使用能源、消費能源,而且自己能夠生產能源。

同時,中東部能源發展還要注重集中式與分佈式相結合。杜祥琬表示,提高分佈式的比例非常重要。可再生能源的特性就是分佈廣泛,所以要以分佈式爲主,再加上必要的集中式。“全國可用的建築面積大概有200億平方米,這樣就可以裝20億千瓦的光伏發電,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很有潛力的分佈式光伏發展前景。”

我國西部地區風光資源豐富,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如火如荼。杜祥琬認爲,西部資源密集,較爲適合發展集中式,同時根據東部的用能需要可以進行東送。西部發展風光水電,首先要用在發展西部自身的經濟和產業上,利用一些高耗能產業就地消納西部的太陽能和風能。

“清潔能源多一小時”是最具全球影響力的公衆環保活動“地球一小時”2022活動期間在我國發起的一項新的倡議活動,以“清潔能源 共創未來”爲主題,旨在呼籲全球關心氣候變化、熱心低碳環保的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提高人們利用清潔能源的意識,共同爲碳中和的未來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