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知道的這世界最頂尖雕塑大展

世界的三大藝術展中,巴西聖保羅雙年展和威尼斯雙年展每兩年一次;德國卡塞爾文獻展每五年一回。

而這裡要介紹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展覽,十年纔等一回。

6月10日,世界最重要藝術展之一的明斯特雕塑大展(Skulptur Projekte Münster,以下或簡稱SPM)將在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同名城市明斯特拉開其第五屆的帷幕展期持續至10月1日,共計100天。本屆SPM雕塑展將展出30件全新創作的公共藝術作品,囊括了雕塑及表演等形式,遍及明斯特及其周邊城市馬爾(Marl)。然而SPM緣何特別?如今藝術界的年輕人爲何又對其知之甚少呢?

上述問題的答案皆源於展會特有的慢進度。SPM雕塑展的一大特點就是十年舉辦一次。始於1977年,自1987年第二屆起便與另一個五年一次的卡塞爾文獻展(Documenta)撞期,而當年的SPM也因故延遲。這個十年一遇的展會還有一個不變的特點就是自首屆雕塑展開始展會的藝術總監始終是德國策展人Kasper K?nig,他將於每屆展會中與不同的策展團隊輪流合作。今年的聯合策展人則爲同樣來自德國的Britta Peters和Marianne Wagner。

如果今年是你首次參觀SPM,那麼以下的這份指南將涵蓋你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包括SPM的歷史及今年的展會看點。當然,給新手們一個友情建議:租輛自行車。

不過在開始之前,請跟着我們一起糾正一下這個雕塑展的德語發音:

Skool-ptoohr(重音在T上)proh-yaeh-ktéMuen-stear。學會了嗎?

何以興起,如何進行?

SPM雕塑展由K?nig與威斯特法倫州立博物館(Westf?lische Landesmuseum)的館長Klaus Bussmann共同創立,起初是爲了對1970年代的一次公開抗議事件作出迴應。當時,美國藝術家George Rickey的一件動態雕塑《Drei rotierende Quadrate》在明斯特市作爲當代公共藝術項目進行展出,當時引起了當地公衆的不滿和抗議。爲了緩和民衆不滿的情緒及增進公衆對於藝術的理解,Klaus Bussmann在威斯特法倫州立博物館進行了一系列的演講和展示活動,並於1977年舉辦了首屆SPM雕塑展以普及人們對於當代藝術的認識。首屆展會採用全男性陣容以順應當時的實驗性趨勢,參與的藝術家包括卡爾·安德烈(Carl Andre)、麥克·阿舍(Michael Asher)、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唐納德·賈德(Donald Judd)、理查德·朗(Richard Long)、布魯斯·瑙曼(Bruce Nauman)、克萊斯·奧登伯格(Claes Oldenburg)、烏爾裡希·呂克里姆(Ulrich Rückriem)以及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

那場爭議事件也使得明斯特成爲世界上當代雕塑最知名的展覽地之一,多年來明斯特也藉由雕塑展積攢了超過35件的參展雕塑作品作爲永久展示。

事實上,SPM確實極大程度地提升了城市魅力及收入水平,以至於明斯特當局想要將展會舉辦時間縮短爲五年一次,不過這一設想被K?nig駁回。“一開始並沒打算把它當作一個長期項目來進行,“K?nig在接受artnet新聞郵件採訪中提到。“2007年後我曾說過,如果你們改成五年舉辦一次,我會把你們帶去最高法院。你們無權這麼做。雖然我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是否在法律上站得住腳,但他們就此偃旗息鼓,我也就順勢擔起了建立展會和團隊的責任。”

“十年一次這種緩慢的節奏最適合檢視雕塑手法的改變,也更貼近社會,“他表示。

多虧了如此慷慨的時間安排,參展的作品才能夠得到藝術家長期的精雕細琢,並在他們的腦海中佔據一塊特殊的位置。“作爲一項長期研究,每一屆雕塑展都是一次與明斯特這座城市進行多角度交流的過程,也是一次對當下藝術和社會議題的探究。“K?nig如是說道。

“自1977年起,SPM對許多藝術家都發出過自願性質的邀請,他們的持續來訪儘管每次只逗留幾天卻對我們展會的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解釋道。“他們的項目提案都會經過討論,而對於雕塑展的回顧也正是隨着這些作品的成形而日漸清晰。”

里程碑、參與者以及一些醜聞

自第二屆開始,SPM的藝術家名單變得愈加多元。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位女性藝術家曾在20年間(1987年、1997年以及2007年)參加了三屆大展,她就是Isa Genzken。此外一些男性藝術家,比如Carl Andre、Ulrich Rückriem、Michael Asher以及Thomas Schütte已經參與過四屆(包括今年)。

在大展的歷史,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藝術作品曾引發過爭議,有一些還曾經被塗抹破壞。1987年,德國藝術家Katharina Fritsch在大街上安裝了一個真人大小、豔黃色的石膏聖母雕像複製品。這簡直就是對明斯特這座天主教城市的挑釁。後來,雕像正在祈禱的雙手被打碎,再後來,人們又對其獻花。

另外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是Mike Kelley的《兒童愛寵動物園》(Petting Zoo ,2007 ),其中包括了綿羊、山羊和小馬駒,在動物園的最中間佇立着一個象徵着聖經中孀婦巖的“鹽柱“,正在被動物舔舐。

布魯斯·紐曼在首屆大展時曾經提交過一個名爲《方形凹陷》(Square Depression)的計劃書,當時遭到拒絕。可是到了2007年,這個作品卻被重新選入,而且以30年前紐曼提出的成本來製作。這個作品包含了倒置的金字塔狀水泥坑,位於大學物理系的門前,如今已經成爲了這座城市永久藝術作品之一。

不少裝置都需要很小心的維護,比如Dan Graham的作品《明斯特的八角形》(Octagon for Münster ,1997),就將被重造,而且增加了更利於參觀的入口。

今年,我們可以期待什麼?

策展人將就數字化和全球化對社會的影響作出迴應,今年的大展與以往不同,它將包括更多的行爲藝術作品。

“很顯然,我們現在的興趣是創新,“K?nig告訴artnet新聞“我的工作就是告訴藝術家忘記已經有的東西,但是他們還是對這裡的一切都感興趣。藝術家或者藝術相關專業的學生來到這裡,就說明對我們已經有所瞭解,所以省去了我們的自我介紹。“他補充說。

一個比較意外的事情是,在鄰近的馬爾鎮上,有一些直接反對明斯特的聲音。這座小鎮是以戰後國際主義現代主義的風格來建造。策展人解釋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兩個城市選擇了不同身份——明斯特選擇了重建和連續性,而馬爾則激進地選擇了重新開始——簡直太不一樣了。“

柏林藝術家小組“帝國集團“ (Peles Empire)曾將羅馬尼亞佩萊斯城堡中的傢俱陳設改造爲藝術裝置,這一次他們將在市中心安裝一個以明斯特戰後重建的建築物外牆爲靈感的裝置作品。

除了在公共空間的作品,還有一些作品將被安裝在im Pumpenhaus劇院。在那裡,訪客還可將在Aram Bartholl的一件藝術作品上給手機充電,周圍還有篝火,以及關於“露營篝火麪包製作方法”的聲效。藝術家Gregor Schneider會將一個空間轉化成私人空間,並且只有通過一個緊急出口才能出去。Nora Schultz將會把門廳的光線變暗,藉助不太清晰的無人機圖像,改變觀衆對於空間的看法。其他展覽的重點位置,包括交通文化中心(Trafostation cultural center)以及LWL博物館(這家博物館也將舉行開幕式,隨後在Hawerkamp俱樂部舉辦派對)。

對殘障人士的關懷和教育,一直都是SPM的重點,開幕式和其他活動也將對所有人免費開放,尤其是遊客。導覽將會有多種語言,包括德語、英語、法語以及荷蘭語——甚至還有德國語言簡單教程給外國初學者。這裡還有講阿拉伯語、達理/波斯語、庫爾德語以及俄語的工作人員——這是針對歐洲移民、難民問題的一個不錯的方式。

明斯特雕塑大展(Skulptur Projekte Münster)將從6月10日展出至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