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天宮太空站延伸地緣政治對抗 中俄將聯手與美競爭
神舟12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圖爲6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交會對接畫面。(圖/新華社)
中國發射了首個軌道太空站模組,並將3名太空人送進太空站。如果國際太空站按原訂計劃於2024年中止,中國將成爲唯一營運在軌太空站的國家。(圖/新華社)
中國首度將3名太空人送進自建太空站後,開啓了中國太空強權時代,成爲全球3個太空強國之一。未來俄羅斯可能於2024年退出國際太空站,在與中國合作的太空計劃持續推動下,地緣政治格局將拓展至太空,形成俄中合作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抗的兩大陣營,太空競爭將進入一個更爲激烈的全新時代。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前蘇聯在63年前首先將第一顆衛星與第一名太空人送入軌道,但在隨後的太空競賽中逐漸落後於美國太空總署(NASA)。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仍然是一個穩定的太空強國,也與美國一起建造和運作國際太空站(ISS)。,現在俄羅斯太空計劃的未來取決於新太空強國——中國。俄中多年合作,已制定雄心勃勃的計劃,與美國及西方國家開創與第一次太空競爭同樣激烈的新時代。
卡內基莫斯科中心研究員加布耶夫(Alexander Gabuev)說,中國有雄心勃勃的航太項目,俄羅斯也需要合作伙伴,而這樣的合作伙伴關係反映了當今世界的地緣政治現狀。
神舟12號載人飛船入軌後,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天和核心艙,與此前已對接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一起構成三艙(船)組合體,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圖/新華社)
報導指出,俄羅斯官員已經表示,有關協議於2024年結束時,他們可能會退出國際太空站。國際太空站曾被吹捧爲國家之間即便關係緊張時也能合作的象徵,但現在這種緊張關係已經到了難以預測的地步。
俄羅斯在太空領域擁有豐富經驗,但因經濟資源不足而很難維持下去。相比之下,中國在進入太空探索方面相對較晚,卻完成了俄羅斯和前蘇聯未能完成的任務,躍居太空強國之列,包括上個月在火星上着陸和部署一輛火星車。
中國在進入太空探索方面相對較晚,卻完成了俄羅斯和前蘇聯未能完成的任務,躍居太空強國之列,包括上個月在火星上着陸和部署一輛火星車。(圖/中新社)
中國於2003年將第一批太空人送入太空後,從未被邀請加入國際太空站,原因是美國國會2011年立法禁止NASA與中國航天局合作,因爲擔心有間諜活動的風險。天宮太空站設計師之一楊宏說,「國外的長期封鎖倒逼我們的自主創新。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不能永遠跟在別人後面跑。」現在中國發射了首個軌道太空站模組,並將3名太空人送進太空站。如果國際太空站按原訂計劃中止,中國將成爲唯一營運在軌太空站的國家。
報導表示,在宣佈共建月球科研站後,中俄兩國又宣佈在2024年聯手對一顆名爲振盪天星(Kamo’oalewa)的小行星進行機器人探測任務。俄國專家說,這是一種自然的合作關係,俄羅斯有很多專業知識,中國有足夠的資金。中國加入後,很多因缺乏經費的俄羅斯大型太空計劃重新復活,其中包括始於1950年代名爲「月球」的機器人項目,它們將與中國嫦娥計劃合作,在2026年至2030年之間攜帶新月球站的第一批構件登上月球。美國海軍戰爭學院詹森─弗里斯評論稱,「中國讓俄羅斯在太空競賽中的地位,遠遠超過了俄羅斯經濟所能支持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