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新鮮送 大陸冷鏈物流崛起

大陸各地搶建臺灣農產品交易中心,但因「冷鏈物流設施落後,導致包括臺灣農產品在內,大陸一年果蔬腐爛直接損失高達一千億元(人民幣,下同)。臺灣冷鏈物流專家指出,農地分散、加上運送與裝卸完全沒有「冷鏈不中斷」的意識,導致生鮮果疏腐爛,要加大臺灣農產品在大陸的交易,改善冷鏈物流刻不容緩。

大陸全國政協經委會副主任張志剛考察大陸農產品物流過程後發現,大陸目前大約九成肉類、八成水產品、大部分果蔬、部分乳製品,全在沒有冷鏈條件運輸銷售,不但造成食物腐壞平白浪費,物流成本更是推高菜價禍首

曾任臺北航空貨運站副總經理華儲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黃昌宏,憑藉國際物流資歷於十餘年前到大陸發展,先後在龍邦物流等工作過。去年正式啓動、佔地三三六畝的上海名特農產品國際物流與交易基地,正是由他負責冷鏈物流的規畫

黃昌宏認爲,造成大陸冷鏈物流的落後,在收購的源頭農地就很分散,集中度就不強;再者是預冷不到位,奇異果源於大陸,爲何大陸奇異果口感比不上紐西蘭,因爲摘下來就直接放在地上,天然烘乾六到八小時,其他很多農產品採收後也都是這樣,完全沒有溫度控制

運輸過程也未做到冷鏈不中斷,黃昌紅說,像北方冬天很冷,司機省油就覺得不需要開貨櫃空調,夏天就把溼棉被蓋在果蔬上,更多司機停車休息時,索性把空調關掉。此外,大陸目前規定要有五輛合標準運輸車才能開物流公司,很多老闆就找朋友車子靠掛,再按件分帳素質當然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