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商拓開致富新路子 實現對全國832個貧困縣全覆蓋
程 碩作(新華社發)
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彭城鎮爐上村一家電商企業的網絡營銷人員在電腦前忙碌。 郝羣英攝(人民圖片)
從“快遞下鄉”再到通過直播帶貨把農特產品銷往全國,近年來,農村電商的迅猛發展給鄉村地區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央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農村電商已實現對全國832個貧困縣全覆蓋,2019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7萬億元,規模較2014年擴大了8.4倍。越來越多貧困羣衆插上“電商的翅膀”,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帶貨新秀齊亮相
“大家看到了嗎,這就是我給你們‘雙11’準備的香腸,正宗的土豬肉哦!”在重慶市忠縣馬灌鎮,50歲的陳章蓉打開手機,開啓了自己一天直播帶貨的工作。作爲直播帶貨的“新秀”,陳章蓉通過幽默的語言風格和物美價廉的產品,迅速吸引近10萬粉絲的關注,成爲當地小有名氣的“帶貨網紅”。
今年“雙11”期間,陳章蓉的帶貨小鋪提供了香腸、臘肉、排骨泡菜等共計上萬斤的農特“土貨”。陳章蓉介紹,自己直播帶貨的特色就是要做到“全程直播”,從食品選材、加工再到分裝,全程都通過鏡頭向粉絲們展現,讓大家“買着放心、吃着安心”。
在甘肅省隴南市禮縣永興鎮捷地村裡,一場爲嬌小可人的“紅mini”和個大多汁的“紅pro”量身定製的“蘋果新品發佈會”正式上線。憑藉村民們獨特的創意,“紅mini”和“紅pro”迅速在網絡走紅,直播間也成爲“秒殺”現場。
“今年‘雙11’最大的特點就是農民當主角,生產者變身‘帶貨’主力。”隴南市電子商務發展局副局長焦武民表示,農民親自推銷土特產,給了消費者“我的產品我負責”的信任感,而“產業+農戶+合作社+網店+平臺”的“融電商”新模式也在“雙11”的歷練下更加成熟,讓消費者和生產端之間建立更高的黏性和認同感。
在沈從文先生筆下,地處武陵山區腹地的重慶市秀山縣是一座被重山阻隔的邊城。隨着電商產業鏈在這裡快速發展佈局,如今的秀山縣早已蛻變爲“全國農村電商產業發展示範基地”,成爲電商雲集、物流集散的區域中心。
在秀山縣宋龍鎮龍鳳新街,一家名爲“武陵生活館”的店鋪成了當地農特產品集散中心。村民送來的土雞蛋、紫薯、乾花生等鄉野土貨在這裡變身暢銷的優質“大牌貨”,通過電商平臺抵達全國各地的餐桌。
“現在大家越來越喜歡鄉村土生土長的有機農產品,拿紫薯來說去年就銷售了16萬斤。”武陵生活館負責人楊俊介紹,通過一體化上行產業鏈,曾經線下無人問津的鄉野土貨如今在網上打開了銷路,售價也高了不少。目前,秀山縣的武陵生活館共有152家,覆蓋所有行政村。
此外,秀山還配有完善的城鄉配送、區域分撥、全國直達三級物流網絡,形成了城鄉雙向物流模式,同時配合自主研發的城鄉智慧物流平臺,有效破解了“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工業品下鄉最後一公里”的難題,在方便村民生活的同時讓邊城好物走向全國。
秀山縣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相關負責人滕樹坤介紹,當地農村電商大數據中心、智能倉庫已相繼投入使用,倉庫利用率、出入庫效率明顯提升。目前秀山縣雲倉企業累計24家,全部納入“天貓雲倉”服務網絡,日均處理量達8萬單。
滕樹坤錶示,今後秀山將繼續推動“電商+”產業鏈深度融合,促進電商與特色農業、工業、旅遊等產業融合發展,讓電商產業成爲帶動百姓致富的“銀山”。
“歡迎來到儀隴縣電商產業園,請關注大屏幕上的實時更新數據。”在四川省儀隴縣電商產業園內,負責人吳先生正在向到訪客戶介紹當地特色的電商產品。透過屏幕,當地網銷產品品類、數量、價格和近期成交總額情況一目瞭然。
近年來,儀隴縣引進專業的電商運營團隊,並依託大數據構建起農村電商運營中心和管理系統。該縣的電商企業創新創業孵化中心也爲當地電商產業發展提供着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無論是創客還是孵化企業,都可以享受當地的電商發展優惠政策。”大學生創客劉然表示,孵化中心不僅設有免費的辦公場地、共享會議室和專業直播間,還提供實用電商行業從業培訓,註冊公司需要的相關手續也可在產業園內一站式辦齊。
截至目前,儀隴縣電商產業園孵化中心累計孵化電商企業82家、創客401名,發展培育市場主體366家,直接、間接帶動高校畢業生、返鄉青年等羣體創業就業1.2萬餘人。
榮繼薇是新疆阿克蘇人,在北京攻讀完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後,回到阿克蘇創業,成立了阿克蘇地區紅旗坡喜盛祥果品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線上線下齊發力的銷售模式,讓自家果品走得更遠、賣得更多。據悉,目前在阿克蘇市電商產業園,像榮繼薇這樣觸網增收的電商企業已達69家。
專家表示,農村電商發展迅猛,成爲創新農產品交易方式、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力量,同時也帶動大批有志青年走上農村電商創業致富之路,爲助力鄉村振興、激活縣域經濟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