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改造 賺錢、碳權要一次解決

閱讀更多面對面人物 請掃QR Code

臺灣農林在三陽集團董事長吳清源入主三年後,啓動改造計劃,處分位於臺北南港的總部辦公室,並與多家太陽能業者接線,預計將於苗栗、南投與老埤等茶場,開放200~300公頃土地,設置太陽能電場,估計一年土地租金收益,就可達1.5億~1.6億元,經此調整,明年至少不虧損,再朝向獲利之路邁進。

吳清源指出,當初入主農林最大考量在於,三陽本身是載具工廠,未來勢必面臨到碳權議題,農林龐大林木資產,正好可解決碳權問題。而進入農林後,如何扭轉長年虧損、靠賣地盈利的命運,成爲吳清源的首要任務。他坦率的說,就長遠來說,能把農林從虧錢導入賺錢、又能解決碳權問題,是非走不可的一條路。

吳清源進一步說,一開始,他要求農林迴歸本業種茶,但後來發現,不僅耕種面積規模的問題,連種茶成本都無法與平價大量的越南茶、大陸茶競爭,光成本價差就高達60%~70%,加上茶葉不能放,政府對臺灣產茶的補助政策,又遲遲無動作,因此當機立斷改變策略,縮減茶葉種植面積,騰出土地出租,與綠能業者合作打造太陽能電場,增加固定收益來源。這樣的做法,先解決了龐大的利息負擔問題,讓農林先轉盈,「至少水不要淹到鼻子,穩住還有呼吸的空間,活着就有機會!」

「農林一年光是利息就1億多」,過去都是透過賣地,來填補財務空缺,但土地賣一塊少一塊,因此,三年前他入主時,不少精華地都已賣掉,目前3,724公頃土地資產,不具開發價值者佔半數以上,但對未來碳權移轉,卻有相當的助益。而要讓農林龐大資產在「不賣地」前提下轉爲助益,最好的方式就是出租。

而改造農林的第一步,是將南港辦公室以10億元處分,最直接影響就是減少虧損,緊接着,已規劃好的工商綜合區準備評估處分,可以減輕銀行貸款,並打造農林爲綠能概念股。目前包括屏東老埤農場將有部分出租做綠能,透過出租予太陽能業者發電、賣電,以固定租金收益,彌補農林每年虧損缺口。

吳清源強調,未來農林改造,除了土地資產穩住、茶葉本業持續發展,以及打造綠能概念、碳權概念外,還將跨足生技,透過異業結合生產康普茶,長遠目標還有發展「林下經濟」。吳清源說,樹木在20~30年後不會吸碳排氧,必須要輪番砍伐與種植,砍伐的木材與段木,又是另一個事業起點,他認爲,農林龐大土地資產如何綿延永續,纔是經營正道,不管誰來經營,「祖產顧好」纔是重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