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將開會討論油產 估測油價上漲潛力指標

(以布蘭特油期爲準的國際油價在2020年走出V型復甦。圖/臺綜院提供)

國內汽、柴油零售價格週一(28日)凌晨零時起調漲,這已經是連續第5周調漲,國際油價走勢盤旋走堅,12月中旬以來布蘭特油期多次站上50美元/桶,攀抵九個月高點價位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石油生產組織OPEC+每月檢視增減產幅度,最近一次會議預計於2020/1/4舉行,爲市場重要觀察。由於產油國逐步鬆綁減產政策,明年若能在疫苗普及,帶動原油實際需求回升,將是支撐油價能否進一步攀揚的重要因素

國際原油爲大宗商品市場的主力,國內經濟研究機構只有臺灣綜合研究院還有團隊在追蹤。臺綜院長吳再益表示,臺灣爲石油進口國,有必要培養更多研究員,也能協助臺灣中油等石油業者模擬油價變動。臺綜院團隊指出,2020年國際油價扣除3月間一次意外的負值,價格變動主要隨着疫情發展,從圖示趨勢可以看出來,第二季的30美元/桶是今年油價的谷底,及至目前(12/24)已來到51.37美元/桶。

觀察國際油價的後續走勢,臺綜院提出三個主要預測觀點,應該會牽動油價上漲:一、OPEC+逐月調控產量政策,有助避免嚴重供需失調情況發生;二、各國持續寬鬆政策,市場充斥大量資金,流入風險性資產可能性高;三、倘若疫苗施打成效佳,將有助加快各國需求復甦步調

瑞銀財富管理分析,OPEC+會議焦點落在明年初起增產近200 萬桶/日的計劃,由於疫苗消息及油價反彈,先前過度產油的成員國在12月繼續做出補償性減產,且OPEC+近期對減產協議的遵守度也相當高,爲石油市場造成了人爲的緊縮,藉此利用閒置的產能來穩定價格,「這不是結構性的改變」,因此可以穩定觀察,當石油需求持續復甦,促使閒置的產能下降至正常水平,油價能持續走高。

吳再益也提醒,有三項因素會造成國際油價下跌,包括:一、疫苗廣泛施打是否可有效控制疫情,仍有待觀察;二、美國外交政策可能轉向,使伊朗委內瑞拉等國的油產,重新流入市場的機率升高,造成原油供給增加;三、伊拉克等中東國家財政赤字壓力極大,爲了籌措現金,有極強烈的動機增產搶市。這些因素也會拉回2021年的國際油價升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