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Harmony城市技術論壇第8期——廈門站圓滿落幕

(原標題:OpenHarmony城市技術論壇第8期——廈門站圓滿落幕)

2024年4月20日上午,OpenHarmony城市技術論壇(以下簡稱“技術論壇”)第8期——廈門站,在廈門大學翔安校區信息學院圓滿落幕。此次論壇從“終端操作系統十大技術挑戰”出發,以“存儲與網絡協同”爲主題,從車聯網、文件系統、大數據存儲、存儲器設計、數據刪減和遊戲引擎適配等方面開展技術交流,爲OpenHarmony在數據存儲等研究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啓發和思路。

本次技術論壇由OpenHarmony項目羣技術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OpenHarmonyTSC”)主辦,廈門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承辦。廈門大學信息學院副教授、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主任沈志榮擔任本次技術論壇的出品人及主持人,論壇匯聚了學術界與工業界的衆多專家學者,其中包括:重慶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計算機學院教授劉凱,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上海市科技啓明星、上海市存儲專委主任石亮,中山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教授付印金,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副研究員周遊,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樑勝文,Cocos引擎技術架構師張小明。本次技術論壇現場與會師生超過200人,線上直播觀看人數累計超過2.3萬。

嘉賓及師生合影

出品人及主持人:廈門大學信息學院副教授、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主任沈志榮

活動現場

廈門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袁飛教授爲本次技術論壇致辭。他表示:操作系統是基礎軟件的核心,對新質生產力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本次OpenHarmony城市技術論壇廈門站的舉辦,對彙集更多優秀科技資源和人力資源參與開源社區開發,加強基礎軟件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促進廈門本地高校與企業進行技術交流等方面有重要意義。袁飛教授進一步表示,廈門大學信息學院始終致力於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並期待未來能夠與更多的兄弟院校及企業界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開展聯合攻關,以期實現“1+1+1”大於N的協同效果。

廈門大學信息學院教授、副院長袁飛

重慶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計算機學院教授劉凱在《車聯網協同智能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報告中深刻剖析了當前世界汽車工業正經歷的百年未有大變局。他指出,以人工智能、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爲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了汽車從傳統交通工具向未來智能終端的轉變,促進了汽車產業與互聯網、信息通信、能源等行業的深度融合。劉凱教授進一步探討了基於車路雲融合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技術路線,深入介紹了車聯網異構網聯融合、數據驅動智能以及車路協同智能等前沿研究領域。他強調,邊緣智能在推動未來自動駕駛、智能交通與智慧城市建設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但同時也面臨着諸多挑戰。

重慶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計算機學院教授劉凱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石亮在《移動終端分佈式文件系統優化技術探索》的報告中,深入探討了移動操作系統和跨設備資源共享機制的發展趨勢。他指出,隨着跨設備互聯技術的飛速發展,用戶正享受着多設備協同帶來的前所未有的便捷體驗。在萬物智聯的時代背景當下,基於OpenHarmony的跨設備管理技術已逐漸嶄露頭角,成爲推動操作系統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報告中,石亮教授首先全面分析了基於OpenHarmony的跨設備進程調度、內存共享和文件管理技術的發展現狀,並指出了以OpenHarmony分佈式文件系統爲代表的技術所面臨的挑戰。他詳細介紹了針對OpenHarmony分佈式文件系統的持久化緩存、預取和能耗等關鍵性能優化技術的研究進展。 最後,石亮教授展望了跨設備技術的未來發展及應用趨勢。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石亮

中山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教授付印金在《應用感知大數據存儲縮減優化技術研究》的報告中,深入剖析了當前大數據存儲管理的嚴峻挑戰。隨着數據集的規模不斷膨脹,其安全可靠的存儲管理風險也日益加劇,大數據保護需求的提升更是催生了數據量的激增。然而,傳統的大數據存儲優化方法很難有效平衡數據縮減率和系統擴展能力。針對這一難題,付印副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提出了一項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應用感知分佈式重複數據刪除技術。該技術基於應用與存儲協同設計思想,通過一些列關鍵技術,如應用感知索引結構、基於手印的應用感知數據路由、基於貪婪的應用感知數據路由,以及動態布穀鳥過濾器加速重刪等,顯著提升了大數據重複刪除的處理效率、數據縮減率以及系統的擴展能力。

中山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教授付印金

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副研究員周遊在《基於固態盤的軟硬件協同重刪系統設計》的報告中提到,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應用的迅猛發展對存儲系統帶來性能和成本的雙重挑戰。目前,固態盤存儲成本依然較高,而且由於軟硬件發展失配,現有存儲系統面臨軟件開銷凸顯、固態盤利用低效的性能問題。爲了應對這些挑戰,周遊副研究員以重刪技術爲切入點,深入探索了新型SSD技術驅動的軟硬件協同存儲系統設計。他首先梳理了軟硬件協同技術的發展現狀,接着,他詳細介紹了地址重映射接口固態盤的設計思路,並展示了面向陣列場景的地址重映射技術擴展和軟硬件協同重刪系統設計的具體方案,這些創新設計在提升系統性能方面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

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副研究員周遊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樑勝文在《面向非結構化數據分析的認知存儲器設計與思考》的報告中提到,數據已逐漸成爲基礎性和戰略性資源,以及快速挖掘數據內在價值的迫切需求。他指出,傳統以CPU爲中心的數據訪問模型無法充分挖掘底層存儲的性能。爲此,樑勝文副研究員分享了基於固態硬盤的認知存儲器系統(CognitiveSSD):他首先從系統層面詳細介紹了認知存儲器的軟件編程框架、硬件結構設計以及整體運行流程,接着,樑勝文副研究員以圖像檢索、圖計算、圖學習等關鍵非結構化數據分析應用爲例,闡述了認知存儲器系統在實際應用中的部署方案,包含領域專用加速器設計、領域數據佈局優化等關鍵技術在提升系統性能方面的作用;最後介紹了認知存儲器目前在產業界的應用案例,並展望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樑勝文

廈門雅基軟件Cocos引擎技術架構師張小明在《Cocos引擎OpenHarmony適配與渲染管線設計》的報告中分享了Cocos引擎在適配OpenHarmony方面的進展,並詳細介紹連理引擎的總體架構以及RenderGraph的設計思想,最後展望了RenderGraph在Web3D的未來應用和發展,期待開發者能夠在OpenHarmony生態中更好地利用Cocos引擎開發出更優質的遊戲內容。

廈門雅基軟件Cocos引擎技術架構師張小明

OpenHarmony城市技術論壇自啓動以來,始終致力於圍繞“終端操作系統十大技術挑戰方向”展開深入研討。依託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及TSG等社區專家的強大支持,論壇以城市爲單位,積極聯動本地高校、共建單位以及地區企業,共同聚焦OpenHarmony技術面臨的難點問題,打造了一個多元素、多層次的對話交流平臺。通過這一平臺,產學研用各方得以緊密合作,形成生態閉環,共同推動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迄今爲止,上海、武漢、長沙、北京、張掖、大連、廈門等城市已成功舉辦了技術論壇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加強了產學研之間的深度協同,更爲OpenHarmony技術和人才生態的繁榮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展望未來,OpenHarmony城市技術論壇將繼續擴大影響,吸引更多城市參與,共同助力OpenHarmony技術的持續進步,爲構建更加開放、創新的科技生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