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爸教育觀:不一樣的天性,不一樣的教育
1、孩子不是木桶,孩子是一棵樹,TA所能到達的人生境界,取決於樹幹上最長的那根樹枝,而不是木桶上最短的那截木板。
2、所謂男孩應該怎樣怎樣、女孩應該如何如何的說法,都是陳舊腐朽、壓抑個性的調調。這種調調讓多少或細膩或服從的男人、或勇猛或自由的女人,終生覺得自己是個過錯。其實,天性大過男女。逆着天性的追逐,成就快樂都不會多;逆着天性的教育,是對天性的壓抑。人性解放之路,必須衝破這種調調。
3、優勢劣勢向來一一對應。從來沒有既謹慎小心又滿腦子創意的人;體貼黏人的孩子大多不擅長邏輯思考、不喜歡競爭挑戰;唐僧牛頓那樣的人,不可能柔情蜜意、兒女情長。7歲看老,重點不在於你要什麼,而在於TA天性是什麼。——教育的目的,不是“塑造”,而是激發。好的教育,不是壓抑本能,而是釋放天性。
4、養一個思維活躍的孩子,做家長的,要大膽放手,哪怕自己其實是細緻謹慎的人。養一個服從性強的孩子,則要扛起責任,大膽替他做決定、嚴管細管,激發他在紀律和執行上的優勢、自信。哪怕輿論一片“寬鬆寬容”。——自由靈動的孩子,給他空間,他會在長大後感激你。服從性強的-孩子,同樣放而不管,未來他卻可能怪你:不負責任,不曾給予耐心細緻的指導,沒有提供依賴感、安全感。#流行的,不一定適合#
5、別跟我講道理,相互矛盾的道理比比皆是,獲勝的只是話語權;別跟我談理念,理念都是有流行性的,20年後一定會變;別跟我談感動,感動你的不一定感動我。請給我事實、真相和知識。遠離愚昧,靠的從來不是道理、理念和感動。相反,騙人的常常靠它們,信得越深,上當越大。——沒錯,這裡講的是教育。
6、一個孩子,他的缺點和劣勢,很多是由天性所造成的。那是他的痛,不是他的錯。這個痛,會傷到別人,同時,也在傷他自己。做家長的,應該同情,而不是指責。——沒誰有資格抱怨自己的孩子。TA的問題,先天部分,怪你;後天的,更要怪你。在抱怨之前,有兩件事該做:1,愧疚;2,補救。
7、補短糾偏,是中式教育最大的問題。因爲,補短項,必然抑制長項。補短糾偏的教育,製造平庸、打擊自信。很多成年人,沒有找到內心的安寧,沒有取得預期的成功,往往認爲,原因在於自己的毛病缺點。實際上,比我們成功的人,毛病缺點都比我們大。我們的問題,反而在於,總想遮掩自己的缺點劣勢,以致於抑制了優點優勢的發揮。這種思想的根源,正是補短式的教育。
8、人分兩種,一種喜歡自己的,一種不喜歡自己的。不喜歡自己的,大多經歷了一個補短糾偏、批評式教育的童年。這種不喜歡,往往需要用漫長的歲月訂正。更多的人,終生沒能訂正。——不喜歡自己的人,往往不能發自內心喜歡自己的孩子,總是過多關注孩子天性上的劣勢缺點,自覺或不自覺地爲TA訂正。於是,又製造出一個不喜歡自己的人。
9、在親子教育領域,非常流行雞湯文字。各色人等,不管知名度高低,只要釋放“愛”,多濃都有人喝。實際上,這些雞湯,不是教育,只是文學。它們跟張悟本的綠豆湯一樣,雖然無害,卻耽誤事。
10、人生有三個自我改變的理由,其一,爲了事業;其二,爲了愛情;其三,爲了孩子。前兩個還好,如果考驗過於慘烈,你可以選擇更換對象,甚至可以選擇放棄。然而養孩子,沒有回頭路。——面對沒有反抗能力的孩子,一個家長,願意接受思想的震盪,願意主動適應孩子。這是一種極致的心靈體驗。它的意義和價值,超過宗教信仰,超過任何思想、主義。
2、親子溝通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3、急躁的孩子怎麼教?
4、“面”孩子怎麼教?
5、“愣”孩子怎麼教?
泡爸個人介紹:
出於給女兒講知識的原因,“不小心”開始寫作,已出版《讓孩子着迷的中國歷史》《讓孩子着迷的自然百科》《大人小孩都能懂的時間簡史》《聽故事 學唐詩》等十多本知識童書。作品具有“把知識變成故事,把講解變成聊天”的鮮明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