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臺北不在信義商圈 而是無處不在的煙火氣

資料圖爲臺北便利店內的烤地瓜香腸茶葉蛋及各類熱飲供應。中新社記者永光

中新社臺北5月6日電 題:臺北的煙火

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路梅

品味臺北,感受最深的不是信義商圈的流光溢彩,而是無處不在的煙火氣。

隨便推開一家連鎖便利店的門,立刻會被濃烈的“生活氣息”包圍。這是一種關東煮、茶葉蛋、烤地瓜、烤香腸及咖啡、奶茶、巧克力熱飲等集體散發的香氣。便利店甚至提供早點、盒飯臨街玻璃牆前往往設有餐檯及座椅供客人休憩,也有雜誌等供選購,將“便利”二字發揮到了極致。

臺北街巷衆多,不少餐館藏身其中,既有裝修雅緻的“小清新”風格,也有不修邊幅的大排檔。記者經常光顧的南京東路五段59巷一個里弄口的排擋,店主李先生與太太在這裡經營了32年。排擋沒有正式招牌,只是將拿手的“美濃板條現包水餃”寫成大字招攬食客。經常有街訪經過或就餐,大家聊聊家常,開開玩笑,隨意得很。坐在街邊來盤水餃,煮碗粉腸湯,旁邊車輛經過飄過淡淡的油煙味,滿滿的市井氣息。

夜市現烤胡椒餅吸引食客排隊購買。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攝" style="border-width: 0px; border-style: initial; max-width: 580px; 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 p="">

資料圖爲臺北夜市現烤胡椒餅吸引食客排隊購買。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攝

在臺北永康街的“呂桑食堂”,知名茶人曾至賢請記者品嚐了宜蘭小吃。宜蘭小吃種類很多,有三星卜肉、糕渣肝花等,曾先生特別點了一道豬油飯。所謂“豬油飯”,就是在一碗白米飯中間淋上特別熬製的豬油和醬油膏,拌後食用,鮮香可口。曾先生介紹,如今臺北豬油飯已不多見,這是一種“兒時的味道”。“小時候在鄉下生活艱苦,兄弟姐妹又多,能吃上一碗媽媽做的豬油飯,已是難得的美味。”

臺北的夜市更是煙火氣十足。臺北有十幾個夜市,夜幕降臨之時,夜市人頭攢動。逛夜市是放鬆的,無需在意穿着打扮,也不必擔心“吃相難看”。夜市中,燃氣竈呼呼作響,牛肉塊在火焰噴槍下翻滾,熱湯蒸騰起陣陣霧氣和香氣……穿梭其間,減肥的意志常常變得不堪一擊。

饒河街夜市入口處的一家“福州世祖”胡椒餅排擋前總是排起長龍。老闆娘邊忙着做餅邊給記者介紹,胡椒餅是30多年前她的先生吳玉成來臺的福州親戚學的,將鹹光餅(一種用豬肉和蔥做餡料碳烤的麪餅,在臺又稱“福州餅”)改良,加入胡椒調味,做大了肉餡分量。因閩語方言“胡椒餅”與“福州餅”諧音,就有了“胡椒餅”的名稱。“福州世祖”在臺北有3家店,“人工難找,自己不做不行呀。”

資料圖爲臺北松山慈佑宮夜拜信衆絡繹不絕。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攝

各類宮廟也是感受煙火氣的地方。臺灣民間信仰衆多,供奉的神明也多,香火旺盛。主祀的神明供奉在主位,主祀外圍視空間大小,都會爲其他神明安排個位置,稱爲“配祀”。比如松山慈佑宮,前殿供奉媽祖,兩廂及高達6層的後殿供奉佛祖及玉皇大帝關帝等數十位神明。爲便於信衆上香,後殿每層門口都設有指示牌詳細標註了神明的名稱、位置。據記者觀察,信衆通常會逐殿上香祭拜,不會刻意“冷落”哪位神明。

臺北的宮廟還有夜拜的習俗。晚上,行天宮龍山寺霞海城隍廟等知名宮廟遊客、上香者仍絡繹不絕。松山慈佑宮晚上開放到22時。慈佑宮秘書林麗華介紹,宮廟晚上開放與否跟位置有關,“慈佑宮緊鄰夜市,大家先逛夜市再來拜拜,或者先來拜拜再逛夜市都很方便。”4月底“媽祖誕”期間,慈佑宮還邀請了舞龍舞獅隊戲班在殿前表演,熱鬧得很。

臺北的煙火氣還來自街頭成羣結隊呼嘯而過摩托車(臺灣稱“機車”)。摩托車既方便,又可以讓年輕人“飛揚青春”,加上臺灣經濟部門剛剛叫停了2035年禁售燃油摩托車的政策,臺北“機車”的煙火味或許又得以持續經年了。